金娜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小学 264400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向纵深推进,促使学科课堂教学进行变革,以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在参与新课改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竞相讨论和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深入挖掘问题引领学习模式的内在力量,以帮助学生的思维获得进一步的拓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升思维;?问题引领;?深度学习;
本文在介绍问题引领学习的定义和操作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拓展迁移四个方面的有效教学方法,旨在为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更好地设计有效问题来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问题引领学习的定义
问题引领学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基于学科知识问题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上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都具有显著的作用,有利于促使他们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
二、小学数学问题引领学习的步骤
为了确保问题引领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顺利实施,我认为,在一堂完整的数学课上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着手进行设计。
第一,努力为学生营造提问的课堂氛围。
由于很多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在之前的课堂学习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地听课,他们不敢质疑教师所说,所以,如果缺少能够促使他们提出问题的环境,问题引领下的学习方式也难以有效实施。小学数学课堂上,在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分享自己的存疑点,让他们敢问、想问、会问、爱问。
第二,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学习体验,促使学生生成问题。
小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新鲜事物。为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与情境产生冲突,这样他们头脑中就会产生问题,进而产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
第三,注重激活学生自主思维,促使“问题空间”的产生。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他们针对自己存在的某一疑点,进行深入探索并持续思考,让这一疑点逐步得到聚焦、变得清晰,形成聚合思维。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会不断地深入参与,就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联结到一起就会形成一个“问题空间”。
第四,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回应学生,延长学生的思考时间。
在问题引领学习模式下,当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多种形式来回应学生的问题,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问题本随时记录。学生问题本的问题在一周内尚未得到解决的,教师可以建立班级问题角,集中处理学生的问题,让全班学生能够交流分享,这样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延长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第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巩固新知,加深理解。
小学生在课后通常都没有自我反思的习惯,在问题引领学习模式下,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每堂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鼓励他们从中发现新的问题,积累学习经验。
三、问题引领下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借助问题温故知新启动思维,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对于小学生,教师要从小培养他们自主复习旧知的良好习惯,这对于他们接受新知识大有帮助。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促使学生的思维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比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他们先前已经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然后依次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性质和特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温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以长方形为例,我让学生回忆旧知,说一说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对边的关系。学生的思维此时已经从课下状态拉回到课堂上,且通过平面图形知识的回忆,启动了思维。此时我巧妙过渡:我们认识的这些平面图形与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随后课件中展示出一个长方体。这样一来,新的课题便被巧妙地引出来,学生都认真地观察着这一新的图形,教室里充满着积极思考的氛围。
(二)借助问题创设情境活跃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问题引领学习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情境中,引发其认知冲突,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借助问题动手操作深化思维,推动思考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问题引领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恰当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进一步深化思维,加深对某一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的时候,我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让学生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体和圆锥体,然后思考:二者的体积有何关系?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沙子,倒入一个圆锥体容器内,装满,然后再倒入圆柱体容器内,提醒学生记录好需要几次才能倒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能够得出需要倒三次,发现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柱体的容积是圆锥体的三倍。同时,学生还借助上节课所学的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出了圆锥体体积公式。这样一来,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圆柱体体积公式,又自主发现了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思维得到深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核心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让思维能够有迹可循,从而方便教师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和深度,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主动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文君,顾晓东.核心问题引领思维走向深处[J].小学教学研究,2019(16):69—71.
[2]王美玉.基于思维对话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64.
[3]陈春.小学数学“问题引领·自主解决”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