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云
陕西省神木市第七中学 719300
摘要:随着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解难度不断提高、学科深度的不断加深,学生很容易出现无法理解课程内容、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尝试将故事教学法和高中历史教学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工作,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教学成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为了帮助更多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几种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简要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古诗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在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念,初中的学习为他们奠定了知识基础,使他们具有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素质,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会依赖形象思维。所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提高对故事教学法的重视程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结合故事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各种精彩故事调动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整合历史教材内容
人类的历史由一件件史实堆砌而成,而每一个史实就代表着一个历史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将历史发展历程中重要节点的历史故事讲述给学生,以顺序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来还原历史脉络,把课本上冰冷的历史知识整合成一条前后串联的故事线。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1】。
例如,在讲述秦朝统一多民族建立封建国家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秦朝“远交近攻”、“孟姜女哭长城”、“焚书坑儒”、甚至是后来“指鹿为马”的故事串联成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以此来讲述秦朝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远交近攻”的故事当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秦朝战略部署的高明之处;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当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秦朝在这一阶段劳役的繁重以及执政者对百姓生命的漠视;在“焚书坑儒”的故事当中,学生们可以看到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感受到如日中天的大秦帝国中暗藏的隐患;而在“指鹿为马”的故事当中,学生又可以看到赵高的权势滔天以及秦朝腐朽衰败的状态。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故事讲完之后,学生就能够了解到秦朝从分裂到统一、再由强盛到衰落的全部历史过程,对于秦朝时期的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历史故事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导入新课的方式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对课程内容产生学习热情,更关系着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程的一开始,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出故事本身的优势,用生动的语言在寥寥数语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快速进入正题,明确课程重点,讲授课本知识【2】。
例如在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先讲述和三皇五帝有关的神话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对这些经过美化加工的神话故事展开分析,讲解这些神话故事中真实存在的历史真相。如著名的“大禹治水”,其中就包含着一些神话色彩,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过程中的一些神话故事,引发学生好奇心,然后再去伪存真,让学生们清楚大禹确实因为治水有功而获得了舜的禅让,成为了部落首领,但是治水过程中的“降妖除魔”就只是后人传说的夸大。
三、运用故事承上启下,帮助学生串联知识
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拐点都会成为日后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或许会夸大其词、模糊历史真相,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故事,学生就很难理解一些王朝更替背后的原因。
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使用故事来承上启下,将历史脉络串联起来。
例如在讲述西汉与东汉的历史时,教师就可以顺接秦朝末期的农民起义,继续讲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历史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发生在秦朝被推翻之前:秦始皇巡视天下,当时还只是一介草民的刘邦见到秦始皇出行的场面,感叹了一句“大丈夫应如是!”而楚国遗孤项羽,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时候,却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在这个故事当中,不仅预示了秦朝即将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危机,更为后期刘邦和项羽两人推翻秦皇暴政、瓜分天下埋下了伏笔。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们串联起秦朝灭亡到西汉建立之间的这段历史知识,让学生们对于汉高祖刘邦有所了解。
四、以故事引发质疑,使学生主动探究历史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而非被动接收知识【3】。所以,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故事悬念,埋下伏笔,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从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主动质疑的过程中理解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案”的故事,借此引发学生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思考。教师需要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保持客观性,对于这起事件中涉及到的国家和主要人物不做主观评价,也不能对事件背后蕴藏的深意进行讲解,以防影响学生的判断。教师讲述完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就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事件中的疑点提出质疑。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提出的疑问展开小组讨论,探究事件背后蕴藏的深意。最后,由学生们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还培养了学生们对历史事件保持质疑的研究态度。
五、用故事描述历史人物形象,增强记忆点
关于历史人物的很多故事往往都会掺杂水分,但是却能够符合人物性格。教师不能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对史实产生错误的理解,但是却可以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性格有所了解,帮助学生增强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述三国历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来描绘曹操这位历史人物。曹操之所以会被后人认为是一位“奸雄”,与《三国演义》作者为其杜撰的一句名言有关:“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在《三国演义》当中是如此描述这段历史: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以后,逃亡路上经过吕伯奢家,曹操在这家休息的时候,听到磨刀声,以为是吕伯奢要杀他向董卓邀功,于是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吕伯奢一家人,结果发现吕伯奢只是想杀猪招待曹操而已。这件事情在真实历史当中并未记载,只有一些野史才有提及,但是也是言辞不一。但是,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却能让学生对曹操此人多疑的性格产生最深刻的印象,这样就能更好地解释曹操后期一些行为的原因。
结语
“讲故事”是传播历史知识十分重要的途径,也是历史教学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运用历史故事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借助历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所以,教师需要学会在历史课堂上“讲故事”,鼓励学生在听完故事以后自主思考、独立判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脉络。
参考文献:
【1】王升刚.浅谈历史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2019(12):100.
【2】饶珍燕.故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8(33):68.
【3】赵霞.故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