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刘秀霞
[导读]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
        刘秀霞
        山东省庆云第一中学  253700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内容,分析历史事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能够在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涵养和技能。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创新,知识的接受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进行更深入地探索、实践和总结。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地进行发现,从中汲取丰富的学习资料,最大化地开阔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范畴,领会知识的内涵,发掘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与教育教学改革融为一体,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创新,赋予课堂新的气息,带动课堂教学持续、全面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备品质和关键技能,是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而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真实存在的事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积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时空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依据发言的好习惯。为此,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首要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全面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唯物史观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键是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方式上进行更丰富的设计,传统上教师一般都是采取直接提问的形式,这样学生不会感兴趣,还会感到学习压力,实际上即使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提问也不会显得那么单一枯燥。生活化的问题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身边事情融合到一起,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且有助于对学生强化唯物史观的培养,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高中历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时,在分析新中国以来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科技成就的时候,要结合到国家的相关政策,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变化,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认识到正是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促使人民生活得到各方面的逐步改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关系的进步,从而强化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发掘历史史料
        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具生命力,才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新知探究中,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

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史料,通过多样化教学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还原历史知识的本来面貌,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从中提炼出知识的精髓,归纳出历史结论,让学生深层次地剖析出历史知识的本质,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历史知识,理清学习历史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核心素养。例如,在“两极世界的形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再现美苏争霸的场景,然后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对“铁幕”“冷战”进行分析,最后呈现当前世界的格局形势,让学生全面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变化的状况,对知识进行延伸。
        (三)、再现历史事件场景,弘扬家国情怀
        我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爱国人士,正是他们的英勇奋战和不畏牺牲,才换来了当下的和平。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渗透家国情怀,以借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对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对历史事件场景进行再现,促使大家进入到场景之中去体会不同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人身上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以“抗日战争”为例,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历史事件与人物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我非常重视对人文性信息的渗透。提到西安事变,我们不得不想到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谏。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历史细节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我在课前便搜集了这一事件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整合。在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后,我对这一历史事件场景进行了再现,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大家对细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借助图片、影视等方式给予了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而使学生对张学良、杨虎城进行兵谏的理由及其心理感受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感知,并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我还在西安事变的叙事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了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特定人物的抉择,而中国的发展则与当下的我们息息相关,从而借此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创造历史的决心。
        (四)、融入时政新闻资讯,培育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史料是历史发展的证据,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时政新闻,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寻找相关史料来佐证历史事件,实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师可以自主探究,自主查询相关史料,验证中日古往今来的友好交往。学生搜集到了唐朝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一方面是宣传佛法,另一方面带去了大唐先进的医学、纺织、汉字文化等,推动了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唐朝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本也在贸易往来路线内,日本多次派遣使臣出使大唐,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日本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这些史料都佐证了我国和日本的友好交往,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得以落实的重要表现,也是课堂改革得以深入的集中体现。高中历史教师在对上述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更应潜心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教学,布置科学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索历史学习的高效方法,汲取丰富的历史知识,总结历史学习的经验,从不同的教学角度提升学生的历史涵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27.
[2]耿怀存,刘伟娣.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47.
[3]张燕.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19(20):12-13.
[4]谭嵩香.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94.
[5]关飞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