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 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张春健
[导读] 在高中历史主题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保持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历史主题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春健
        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253500
        摘要:在高中历史主题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保持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历史主题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主题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渗透这几项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历史主题,实现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历史也是各级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学科。以往的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任务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历史教育者们所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产生了很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其中包括“主题教学”。这是近些年兴起并在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且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学方式。主题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既定的主题,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融合多个文本,注重增加个体经验,并且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理解进行强调,从而构建主题,帮助学生有效吸收和内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主题教学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认为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不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且主题教学比较注重体验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习得知识,又获得情感体验。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历史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还能使学生们养成正能量的家国情怀。然而,在现阶段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与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很长时间,高中历史教学侧重于应试教育,片面过分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多以“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却忽略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及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含义及深远影响。因此,学生的历史学习很难进入深层次的领域,对历史的感悟也仅停留在浅显的深度。第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里,经常是老师管老师教,学生管学生学,老师占据着完全的主导角色。这种教学方法会极大的损害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学手段落后、单一。高中历史的在校学习时间并不多,但教学任务却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这极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高中历史主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基于学情分析,确立明确的教学“主题”
        高中历史开展“主题式”教学,首要的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认知水平,确定明确的教学主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并引导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对“主题”的挖掘。第一,教师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对教学的总体要求,也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教师必须特别关注课程标准中有关核心内容的阐述并分析其关键环节,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确立主题。比如在《神权下的自我》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确立“人文主义发展”的教学主题,利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内涵发展”组织和串联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并以此来契合课程标准中有关认识“人文主义”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教师在开展“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学习历史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凭借对“主题”的感知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二,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资源与基础,教师只有充分研究教材,才可以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体系,找出各章节内容背后潜藏的历史发展线索。比如,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多个历史概念进行充分解读,找出其中发展延续的主线脉络,以便于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
        (二)展开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反复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综合主题教学的特点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围绕设计的教学主题,同时要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此事件进行多方史料的填充从而丰富课程的骨架,同时引出林则徐禁烟的事件,让学生在获知更多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全面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为了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巧设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性问题,比如“思考导致中国鸦片战争惨败的客观原因到底有哪些?你认为导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各个资产阶层的人民已经开始积极反抗侵略者,但是中国几乎每战必败,你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等等。教师通过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并从前后事件的对比、价值观考量以及当时的政权问题综合考虑来寻找答案,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对历史事件中其他背景故事的介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这种问题、故事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证实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核心素养的大方向中落实高中历史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抓住关键环节,有效呈现教学“主题”
        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以确保“主题”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顺利呈现。一是要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突出“主题”。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更好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尽量避免情境创设的形式化。二是拓展历史材料,更好为主题服务。在实际历史教学中,仅仅依靠课本是无法支撑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与把握的。教师需要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知识拓展,确保学生可以更直接、更形象、更生动地与历史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拓展的材料应简洁明了,所补充的历史文字、历史图片、历史视频等只需契合“主题”即可,切忌过分拓展,分散学生的精力。三是以教学问题引申历史知识,以此深化教学主题。教师要基于“问题导引”设置历史问题,为“主题式”教学做好铺垫。问题设置首先要注重趣味性,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其次要注重针对性,围绕主题展开,引发学生思考;再次要把握层次性,问题设计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最后要注重问题的发散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主题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促进主题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对学生更好地解释历史、重构历史、认识历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效教学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将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主题教学目标的共同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星星.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运用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胡一帆.主题式教学与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胡溪云.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秦冰莹.高中历史主题教学法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8.
[5]董青.高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