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谢文强
[导读]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谢文强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赤化初级中学
        摘要: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中学历史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将史事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学会理解、认识。
关键词:时空观念 丝绸之路 核心素养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今天,“时空观念”亦被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可见, 无论古今人们都相当重视时空。“时空观念”是史事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进行观察、比较 、分析、综合、概括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1]。历史学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时间是发生在特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只有在坚持正确的时空观下,才能进行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说,时空观念是其他核心素养建立的基石。
        一、精心备课,提升课堂课堂立意
        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应基于教材内容而高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课标、学情和学科价值。本节课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结合初一学生学情:对时空观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对客观的自然时间、自然空间的认识,而且认识模糊,更不要谈社会时空的认识,不明确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的概念。本课在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地图知识,空间意识和时序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地图认知西域地理位置;通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了解丝绸之路开通过程;通过地图对比认识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 通过时间轴、图片知道汉朝对西域(今新疆)的管理措施;通过时间轴认识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图史并用,构建时空观念素养
        历史地图可以显示历史事物的空间方位,是培养历史空间概念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学习历史必须将史事置于具体的历史空间中。
        (一)利用地图准确定位西域的位置
设问:西域位于中国哪个方向?大致相当于今天中国哪个地区?

达到时空观念的素养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
(二)利用地图确定张骞出使西域路线,丝绸之路的路线

        材料一  那里(西域)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兽。     
                                          ——《山海经》(成书于先秦时期)
        设问:先秦时期,人们对西域的印象是怎样的?原因什么?
        首先 ,人类活动都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西域地区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才锻造出张骞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恶劣的环境反衬出张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更加可贵。

        其次 ,人类活动也在改变着历史空间,所以我们需要动态的空间观念。 所谓“动态的空间观念”,指动态地理解空间与历史活动之间的关系,认识空间在历史发展中自身的延展或萎缩态势。我们必须承认历史地理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时间愈早影响愈大),同时也不能落人地理决定论的窠臼。这也正如美国作家、人类学者房龙曾说:“ 历史是地理学的第四维,它赋予地理学时间和意义 。” 丝绸之路从无到有,从一条到多条,从路上到海上,路线空间范围是在不断扩大变化的,通过地图的展示与史料的解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动态的时空观念。达到时空观念的素养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及其意义”。
        三、巧用地图对比,利用时空观念,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方法,运用核心思维指导学科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求真的史料实证意识,培养其获取信息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例1:

        设问:西汉与秦朝的疆域图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地图对比,很容易得出结论,西汉的疆域比秦朝多了西域这一部分,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该问题以史料实证素养水平 2“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为切入点,以空间观念的变化与联系为依托,是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素养的综合运用。
例2:


设问: 观察两幅地图,你发现有何异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地图对比,很容易得出结论:两个路线大致相同,但地图2比地图1的路线更远,更长。这两个地图的对比,体现了历史空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历史空间的重合又有发展,史料是地图,时空是依托,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四、依托时空观念,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学本身就是一门对过去进行解释和认识的学科。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是让学生记住很多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全面、辨证、客观、发展地看待人类的过去。
例1:

        设问:丝绸之路只是“一条” 路吗?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路线繁多,找不到固定的起点和终点,路线横跨陆地和海洋,路线相互交织,,连结着世界许多地区,是世界之路。因此丝绸之路不是一条线而是一 个道路网络。      
例2:
材料五  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
材料六  用纺织品换马匹的贸易在唐朝、宋朝和明朝持续下来,并逐渐由茶叶销售予以补充。因为这种饮料成为游牧民的生活必需品。……1759到1853年,清朝把将近42万批皇家丝绸从中国南方运到了中亚。                 
                                                  —— 米建华《丝绸之路》
设问:“丝路”是一条只存在于汉朝的古路吗?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材料五体现出丝绸之路在唐代的时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六更能看出丝绸之路在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得出结论,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古路,而是从古至今的路。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水平2要求“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 历史时空的变化会刷新人们对历史结论的认知,培养学生如何从变化的时空中对历史作出全面客观的解释,渗透着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与历史解释的方法。
        总体上来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仅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历史老师作为历史专业人和和历史文化的普及者,要不断探索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
[2] 徐蓝、朱汉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