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娟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小学 443000
摘要:核心素养下的当下,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美术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则是教师要去不断思考和实践的另一个起点。本文笔者就如何运用微课的教学,与新课程标准标下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关联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了具体的设计和反思。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微课教学;实践策略
2020年,“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使得传统教学课堂的封闭性必将打破。未来的学习,学生将通过教师开发的微课、音视频,随时随地地利用网络终端接收知识,甚至可以通过终端与外界展开线上线下的互动。而运用微课(音、视频)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未来一线教师教学的必要且高效的手段之一。
一、微课教学与美术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
尹少淳教授直播课中提及,教育部指出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三种,总体明确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是相互融合、辅助关系;显然,我们常规的微课中缺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
1、微课教学之“图像识读”素养
视觉性是美术存在、表现和发生作用的基本特征,因而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
微课利用恰恰是直观的视觉培养教学,学生通过微课中呈现的图像、字幕、标注等,每一帧都能帮助学生进行“图像识读”素养的养成。换句通俗的话来说,美术教师的微课制作,使用的任何视觉素材应凸显美术学科特点,例如图像清晰,有辨识度,色彩的基本特性,整体视觉的效果等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会受到潜移默化地“图像识读”培养。
2、微课教学之“美术表现”素养
实践性是很多学科课程的性质,但是美术课程的表现是“运用技术改变媒材的形态”,其中技术是关键因素,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学生在学习中,最先学会的往往是知识与技能的操作,这也是常规微课的一个特征,主要是围绕着一个知识点或者技能传授的形式和载体。因此,微课的设计要转变思想,运用多种媒材为学生们呈现学习内容,重点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3、微课教学之“审美判断”素养
当下,美与丑的界定已然形成一种一刀切的判断趋势。举个例子,高年级学生很多无法理解抽画像、后现代主义作品,鉴赏这一类作品第一反应是,好丑啊,这都画的是什么,还没有我画得好,诸如此类的语言标签,这种行为是武断的。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美的定义应是多元化的,美育工作者的职责应是指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事物的美与丑。教师要利用好微课的另一特征,使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提取,动态,归纳等形式,使其学生在一种立体的学习空间内去观察、感知、分析、比较以及诠释美术作品中隐含的美的因素,做到“审美判断”培养。
4、微课教学之“创意实践”素养
我们在强调美术课程实践性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两个方面,既包含改变传统媒介创造新形象,也包括用新媒介创造新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启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师是非常重视的。而微课中,普遍的呈现的却没有体现“创意实践”的内涵。重改变传统媒介创造新形象,轻新媒介创造新形象。
而信息时代的便捷是拉近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认知,感受,以及产生更多元创造元素等。所以教师需要明确,在微课教学中的选材和理念传递应是首要的。
5、微课教学之“文化理解”素养
相较于其他四个素养,“文化理解”素养,是现阶段我们美术教师比较薄弱的板块。从各类赛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赏析课的选题比重是很大的。教材越往高年段,文化理解的课程内容逐步增多。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梳理掉的大多是这一类的内容。美术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不能靠文字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含义,应是通过鉴赏作品,分析手法延伸至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故事等,以达到最终“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这正是微课的用武之地。
二、微课音、视频制作与实践后的反思
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智慧型、“互联网+”型教育的教育变革。外因的改变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定义微课的应用,在疫情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更多开放的实践反思机会。内因的能量让我们拥有最好的状态来实践微课的运用,使教师能使软件硬件并驱。
(1)合理地利用公共微课资源。
国内各类教育资源网站,鼓励教师们踊跃开发微课资源。积累了相当多的优质微课,这份知识宝库让我们的教学得到便捷地帮助。我们要意识知识产权问题,同时学会筛选优质资源为己所用。
所谓“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借鉴好的微课要谨慎合理地学会“拿来主义”,适时适量地取用。结合自己现阶段的学情和教学进行整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锻炼自己的分析学习能力。
(2)“有目标节奏感”的微课。
教师费心费力地去开发微课资源,以提高自己,服务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设计很多美观、绚丽的动态微课,学生学习后效果不佳。这样的微课制作出来丢掉了微课最初的目的。微课要以本节课教学内容中疑难点、重难点为主要内容。明确在这节课中的位置,谨慎地选题,切勿“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有用的有趣的,生活取材的微课。
我们观看自媒体都可以发现,大体两种形式的会吸引眼球,一类是“有趣”的,一类是“有用”的。同理在教学中,提高微课质量,可以从“有趣”和“有用”两方面入手。如果微课知识翻版课堂平铺直叙的讲授,在缺乏师生互动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
仅仅有趣也不行,还必须有用。即让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感觉学有所得。这种形式重点在于如何让“有用”的微课变得“有趣”。趣味设计可以从“问题化+故事化”、“生活化+问题化”、“结构化+可视化”等方面入手。
(4)有“厚度”,完整、形成系列微课
微课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碎片化。大部分微课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技能进行讲授,逻辑性和关联性不强,所提供的多为零散性的知识。虽然方便学生学习,但是学生很难将知识加以整合,形成整体的知识观。要想发挥微课的功效,必须知识点的碎片化与整体化统一,将微课设计成一系列的、专题式的、连续性强并且相对完整的课程。这也是今后微课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微课作为现代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衍生品,已经完成它的第一使命。而在核心素养下的当下,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美术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则是教师要去不断思考和实践的另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