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学寓学于境——小学美术作品欣赏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黄菲菲
[导读] 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欣赏课。
        黄菲菲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积金中心学校    618109
        摘要: 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欣赏课。欣赏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意识思维活动,对于在欣赏中学生也有着很高要求。所以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程中考虑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他们对美术不同的理解能力,也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对审美的需求,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鉴赏力。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效的去传授。本文主要以小学的美术教育为出发点,分析如何增强小学生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趣味性
        前言
        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也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打动。美术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之一,是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健康的审美教育。美术绘画作品是欣赏、教学学习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想着美术绘画作品欣赏教学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和观念,进行交流。
        一、欣赏角度的启发
        对于低年级学生,欣赏美术做的能力正处于启蒙阶段,选择他们熟悉的儿童绘画作品集来进行欣赏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学生们对这些作品有认同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灵共鸣。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从各级美术比赛中的优秀作品中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给学生欣赏的内容。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本地区知名的画家的作品对学生最有亲切感,这些画家也许都是学生身边的人,或许还有认识的。选择他们的作品作为"欣赏、教学"的内容,这样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这样学生会对画家作为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
        小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建筑》时,对艺术作品"欣赏与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要求。通过欣赏这门课的作品,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炼和审美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中国古代名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增加民族自豪感。从学生认知程度和生活体验出发,选择适当的欣赏点,使学生有感情发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自己欣赏的切入点,使学生们能够有感而发,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增加美术素质。尽情地表达情感,表现自己的美术创作情感,提高审美的能力,增加艺术素质"。欣赏教学"学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教师以往所说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往往容易进入以教师为主导的误区,忽视了对学生的主体精神,打击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应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艺术作品"欣赏和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应选择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
        二、欣赏方法的教导
        小学艺术欣赏教学是把造型美术作为观赏对象的一种感受,它是以情感为主要因素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与老师的指导和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密切相关。美术作品本身源于生命,虽然创作者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主题思想,但每幅画中都有光与影,而且每幅画中都有自己的影像。

美术作品本身来源于生活,虽然作者才创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主题思想,但是,每一幅画的作品的光与影、色彩与造型所产生的画面效果。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必须是一个有艺术、有教养的人。"例如,在教学《装饰色彩》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生理等特点,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训练和培养,小学生对美观的审视也会逐步提高。一旦具有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就不仅能从艺术作品中得到丰富的心灵享受,更重要的是有了完备的知识系统,更能准确地区分人生美丑,差异等等。艺术本身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绘画作品欣赏更是如此,在绘画欣赏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什么感觉更应允许有不同的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欣赏、分析、评述的空间,作品欣赏价值的范围则大了,通过不同的个性欣赏比较,让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观点去评述,甚至于判断艺术家的作品。这些反应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的世界。他们大都能接受并常用自己作为范本,可以进行联想。进一步认识美术中的艺术语言和画家为何这样表达,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观赏千奇百怪现代艺术,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观、多看、少分析,定会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三、欣赏美感的培养
        小学生对感情比较诚恳,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他们的情情,而且想象和创造能力都特别丰富。非常喜欢画的东西。有了这些因素,正是学生培养欣赏趣味的好机会。用什么办法能激发学生对兴趣的感情?例如,一些小故事,短片,展示工具,录音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式,好方法。例如,在教学《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时,首先教师先问学生知道什么事日用品吗?生活中的日用品都有什么,这是学生会说出很多生活中的日用品都有那些,这是学生们会很投入。这就是设问就会激起学生欣赏的欲望。用录音引入,效果更是很不错。就小学生而言,正处于对事物极度好奇、探索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只要很好地利用他们这个特点,就可以引导他们对美术产生的兴趣,然后激发他们创造的夙愿。所以开展了此项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基本内容和美术知识,了解欣赏课题的审美意义。通过赏析、体验、交流等等这些过程,掌握了基本欣赏技巧,并在艺术系数的过程中利用所学技能,知识对作品进行赏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欣赏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命美、自然美和艺术的体验。
        美感的特点是直觉性的,就是它总是在接触事物时直接发生的。因此,事物的外部特点在美感的产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产生美感的泉源不仅是在于事物的外部特点,而起决定性作用使是事物的内容。由此,审美是需要感知的,需要有敏锐的感知和丰富内在的感情。
        结语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光是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而且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去学习。美术欣赏教学再也不是以前的“一看、二听、三感受”了,再也不是单调而枯燥无味,欣赏课也可以让学生大有作为,学生得到一次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创造性的艺术洗礼,教学互动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态度、情感、习惯,又完成了欣赏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必然带给学生认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共同发展的愉快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1】李俊美.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J].小学时代,2020(15):40+43.
        【2】金顾翁.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0(18):27+55.
        【3】邓达友.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4):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