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卢明亮
[导读] 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们研究观察、独立思考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人们孩提时代兴趣引导学习和科学认识世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卢明亮
        四川省中江县合兴中心学校  618112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们研究观察、独立思考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人们孩提时        代兴趣引导学习和科学认识世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孩子们有兴趣,更主动接触认识周边事物,好奇心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观察和思考是孩子们好奇心对外表现最直观的一种表现。科学教育,归根结底是要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而小学学生,正是对世界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处于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如何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正确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科学教师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培养
前言
        观察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通过眼睛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绝大部分的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观察得越仔细,认识也就越深刻,观察得越全面,认识也就越完整。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前提方法,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掌握观察方法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观察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功夫,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有策略有侧重地进行培养。
一、正确激发并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观察和思考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价值观的一门学科。但是小学科学课本内容中有着许许多多较为抽象的知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口头讲解,学生们根本无法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更不会形成科学的思维。针对上述情况,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教学,借助多媒体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画面中,将小学科学课本中抽象的内容,转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并能积极参与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1】。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节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掌握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种,在此基础上可以了解鸟类和鱼类,以及昆虫和哺乳动物各自具备的身体特征。教学开始前,笔者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我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喜欢什么动物呢?伴随着我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纷纷被我所提出的问题所吸引,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有的说自己喜欢鱼,有的说自己喜欢蟋蟀,还有的说自己喜欢熊猫,在听到学生们的回答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并观察这些动物的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与教材互动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借助工具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枯燥乏味,还降低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和实践的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还应善于设置一些具有疑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观察,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作为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主导者,除了教授学生科学文化以外,还应鼓舞和激励学生【2】。
    在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节课程中,为了使学生可以懂得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知道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欣赏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为学生讲解完课本知识后,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教室,来到了校园内种植花花草草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花草和课本所叙的内容有什么区别,鼓励他们观察这些花花草草。这样的教学,不仅让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还让学生零距离的与教材进行互动交流。
三、课外记录,课内讲解,使课本与科学教学更生动展示给学生
   小学科学教师可以运用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提升整体的实践化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开展授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整体的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从而可以使课本和科学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3】。
        学生正确解读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日食和月食》一节,为了使他们可以懂得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以及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在为学生讲解完课本知识后,我先是借助多媒体基础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关课本内容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在播放完毕后。为了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我组织学生来到天文博物馆,对课本知识进行回忆复习,并让学生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记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使学生各个角度观察事物多样性,鼓励多样化思考,活化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自己的组内相互学习和讨论,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相关的知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4】。
        而在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月相变化》一节中,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同时,可以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对此,在教学前,笔者先是将班级学生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在组内先预习学习课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将本组成员在预习时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整理梳理,统一上交。很快各组学生就将课本知识预习完毕了,在看到各组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后。我在统一梳理后,先是为学生们出示了几种不同的月相,引导各组学生在组内探究这些月相之间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这些月相,使其可以懂得月相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结语
        总之,观察是小学生认知客观事物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手段,但是观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在不断实践中锻炼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地、认真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建刚.小学科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教学《观察水》《水滴里的生物》后的感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93.
        【2】王芳.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5(05):50.
        【3】董国敏,王贵学.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03):90+108.
        【4】劳健.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