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刘震洋
[导读] 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刘震洋
        四川传媒学院    611745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以后能较快地、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在满足个体需求、实现自我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并应用到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落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以更从容的姿态投入社会、适应社会。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法宝”,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自主高效地获得更多知识,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这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同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是核心素养的灵魂。个别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对课程缺乏兴趣,厌学心理强,教师要转变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创建微信公众号,将一些优质的资源整合到公众平台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各类资料,不论是其他课程的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下载和使用各类资源,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学习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作品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限制,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再如学习“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知识时,教师以制作电子贺卡为主线,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数字化平台搜集、下载、整理所需要的素材来制作贺卡。教师只布置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自主设计作品,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这种不依赖固定时间及空间的学习方式可将有限的课堂拓展到任何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才是创作的主人,自己的思维可以在作品中真正地体现出来,这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有效促进了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外,还应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一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就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二是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用Photoshop制作精彩的各种海报,用VB程序语言制作“打地鼠”小游戏。通过课外实践,学生能了解掌握更多信息知识,让所学知识得到延伸、真正用到实处,这样一来,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实践探究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是探究知识,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解决问题,具体实践;第三个环节是感悟知识,领悟提高。其中,实践探究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加强这一环节的运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从而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能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上,从而提升学生信息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探究,可以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信息技术运用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进行解决,来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例如,用校园素材制作电子相册和动漫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Photoshop和Flash结合起来处理实际问题,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思维和对技术知识的领悟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习内在的方法与逻辑,使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再如,在讲解程序设计中算法部分的循环语句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理科学科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把上课所学知识真正应用起来,并且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探究是学习的起点,实践是学习的过程,领悟运用才是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综合运用三个环节的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强弱上。因此,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信息意识。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通过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的问题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就会逐步提升。比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本处理知识时,教师可给出学生不同风格的一些电子文档,让学生利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对文档进行指定格式的编辑排版,最后达到指定的任务要求。通过引导对文档进行版面设计、文档布局、修饰等要求,让学生掌握文档编辑排版的知识和技能,就能让学生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方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创造力。
        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的标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也要意识到学生还年轻,社会阅历不足,在明辨是非、衡量利弊等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要加强正确引导。当前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视频备受学生喜爱,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身为教师的我们不光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绝不能触犯法律。教师还可以引用备受关注的安徽合肥程某等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添加虚假医师资格信息,非法获利200余万元,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文明及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还有“华南虎照片”事件中,周正龙利用Photoshop 制作了华南虎假照片骗取钱财,最后被判诈骗罪。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信息可以加工,但要有信息加工的诚信,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网络上不可以随便发布虚假信息,要养成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良好习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计算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支柱。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益处,生活越来越方便。教师应将以人为本、双向互动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计算机是从计算发展来的,而计算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各类软件中都体现了计算思维,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图片怎么呈现,文字如何排版,动画如何入场、如何转场、如何离场等问题,还有FLASH动画中的循环、跳跃、跟随等,也涉及计算思维。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