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 黄俊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七里界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两门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是现阶段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社会意义、教学本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资源的共享共建。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给两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如下启示:尊重学生,建立师生共同体;优化课程教学,促进教育多元化;筑牢教育阵地,培育时代新人。
关键词:小学学科;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良好品德不仅是健全人格的根基,同时还是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核心。国际竞争的加剧将基础教育课程发展重点推向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的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务必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联
(一)社会意义契合,理论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在着重于人的价值、着重于人对社会的意义等层面上有许多契合之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指社会亦或是社会群体对其成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促使成员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师通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技术与理论,使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
(二)教学本质一致,各有侧重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皆为培养拥有合格身心健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但它们又有不同的侧重。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着重于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重点放在树立学生的价值导向,并且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正确地看待事物发展,目的是使学生具、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自身,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且使得学生可以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事情,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与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交叉,各有千秋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围绕着多个方面进行展开,但是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健全确是不够的,例如对学生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适应学习环境、如何应对挫折等这种方面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拥有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以及形成面对挫折的能力。并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使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得到一些保障,并且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获得相应的补充。
(四)教法各有特色,相互借鉴
道德与法治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情景体验教学法等。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目的是使得学生对法治的践行处于实践中。同样地,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如此,其针对每个问题有都具体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生的辅导方式不仅有面向全体学生的专题讲座、班级团体辅导等,而且还有对于学生个人的教师一对一针对性辅导。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互相借鉴教学方法的途径,来满足学生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从而让学生更加良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系的教学启示
(一)优化课程教学,促进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拥有较为特殊的作用与价值,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它们二者互相借鉴,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得到有效扩展,也可以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获得更多生命活力。因而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的议题,其值得从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进行探索。在越来越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使学生在掌握与获得能力与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若想达到上述目标,首先教师要进一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相互借鉴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分组、破冰活动等活动,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初步构建起师生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不同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用角色扮演法、价值观辨析法、行为强化法等不同的教学来方法构建出积极的师生共同体。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教育教学氛围,形成良好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效果。
(二)优化课程教学,促进教育多元化
要真正的满足学生彼此不同的教育需求,就要使用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含有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要满足学生对于道德的培养、法治素养的提升和潜能的发挥以及教学方法等的多元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对师资的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水平进行培养与提升,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组织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改革,同时,还要从多个途径采取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与道德教育。
(三)筑牢教育阵地,培育时代新人
教师要有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自觉性,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其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及时的进行了解。若想更好的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品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形成的经过和形成的规律。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和思想品德的良好与否则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的引导与帮助十分重要。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小学生寄语,不管是培养好思想、好品行还是好习惯,都需要在实践中完成。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渗透、紧密协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宝新.从公民成长的梯次性看公民教育的深层逻辑[J].南京社会科学,2018( 1) .
[2] 王有鹏.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 2) .
[3] 丁睿.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制度建设研究[J].重庆: 重庆师范大学,2018.
[4]黎雪琼,巫昭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技术与实训[J].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5] 任东慧.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之我见[J].当代教育科学,2017(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