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不可忽视主观能动性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钟素丽
[导读] 人的能动性与无机物、有机生命体、高等动物的能动性有别,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
        钟素丽
        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人的能动性与无机物、有机生命体、高等动物的能动性有别,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主观能动性在识字学习上可以表现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感知、记忆,快乐地学高效地记。
        施茂枝教授在《科学识字的真谛》一文中提到“有效的方法”,认为有效的方法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适切字情,其二是适切学生。他认为——“方法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一切高效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个体的兴趣、情感态度和已有的经验都不可避免地要对知识的获得产生影响”
        笔者在听课中观察到,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有的老师采用集中教学,有的采用分散教学,有的则采用先集中又分散的方法。至于对字的识记,很多老师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读准音后,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或编字谜、编顺口溜等方法。近年来,公开课上热衷于引导学生了解字理促进识字。
        在机械识记的课堂,有的老师善于引导激趣,学生觉得津津有味,但也有的课堂学生兴味索然;在利用字理识字的课,也有的老师适时推出,生动有趣,既让学生生动记忆又感受汉字的魅力,可也有一些老师生硬搬套,为了教字理而教字理,更有甚者,怕影响识字的科学性,都不敢让学生自己去自由识字了。殊不知,集中识字、分散识字也好,机械识字、字理识字也好,如果忽略儿童的身心特点、学识基础,那么再怎么科学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那么,学习效果可见一斑。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不可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应该把能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方法选择的第一参考。因此,我认为在进行识字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趣味为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一二年级的同学自制力还较低,能让他们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更是一些充满趣味的东西。
        试想,如果课上让大家在读准字音之后,告诉同学们,老师出个谜语大家猜出相应的字,大家肯定两眼发光,积极参与。老师出个谜语抛砖引玉,让大家学着编编字谜,大家也一定绞尽脑汁,积极去观察字形,编字谜,这样就达到了快速识记相关字的目的,可以服务于阅读。至于这个谜语是否符合字理,并不那么重要。我们应该留意地是学生编字谜时思想性是否健康,借以渗透人文教育就行。
        顺口溜与编字谜一样,都能够挑起学生创编的欲望,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满足,都能给学生以趣味使其滋生学习主动性。
        老师们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我倒觉得趣味性不足。假如老师们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则可以把这种方式加以改良,比方说改成:“好兄弟我来找”“双胞胎我来辨”“谁的眼睛最明亮”……让学生在识记生字时找出相近的字,老师板书加以比较;或由老师出示与生字形近的字,让学生去观察辨析,析形索义;或让学生从一组组的形近字中,迅速根据语境选出相应的字。如此一来,既达到让学生主动识记并辨析形近字的目的,也更好的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感知。
至于运用字理的教学,除了选定一些适合展示字理,通过展示字理对学习有帮助的字,也应该考虑到儿童的知识基础及兴趣点,否则,学生不但没能从中受益,反而对识字失去兴趣,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我认为在选择识字方法时,应该考虑所选的方式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动性,也要考虑教师语言的表达要带有鼓动性,挑战性,让学生主观上乐意去获取信息。
        二、力争求新求变
        “审美疲劳”原本是美学术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现指在生活中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在教学中也有审美疲劳现象,表现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太过熟悉而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听课效果自然较差,学习成绩也很难突破,或者下滑。


        我们在研究哪一种方法好的时候,也别忽略了“审美疲劳”这一重要的心理表现。如果每一堂课都一个模子,学生见老师往讲台一站,课题一写,已知下文,那么情绪肯定受阻。比方说,教学某一课的生字,你运用了猜谜的方法引导学生辅助学生识记生字,学生非常活跃,学习效率奇高,若是你过一些天,再采用这种方法,学生肯定又会非常主动地参与。但如果你天天用、课课用,学生每节课都用猜谜这一方法来识字,学生定会审美疲劳。或者,你这节课用了猜一猜、编一编、加一加、减一减等方式辅助识字,学生尝试了各种方法,甚是兴奋,那么,你觉得这些方法孩子们都喜欢,便在每一次课上都让他们按着这些方法多样识字,学生势必也会产生审美疲劳。集中识记与分散识字也一样,要是你觉得集中识字效率高,每一次课上都必先出示生字,让同学们一起来认读识记,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觉得这课没什么悬念。反之,有些课采用集中识字,有些课则不在课前集中,先让同学们尝试读课文,而后再相机出现生字,引导学生读准识记字形,有些课甚至直接先测试,让同学们挑战预习的能力,那么,学生可能会觉得老师的课富于变化,而更乐于主动参与,一旦学生的能动性发挥了,识字效果自然更优。
        利用字理识字也一样,要讲究变化,以抵制审美疲劳。有些课抓住个别适合用字理辅助的字展示字理,有些课则采用机械识字。出示字理的时机也要求变,展示字理的方式也求变,那么便能很好地使学生主动去获取,达到高效识字,感受汉字文化魅力这些目的。
        三、尝试转变角色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同样也可以转换一下课堂角色,让学生扮演下“老师”,让他们因为身份变化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
        当然,低年级的同学还小,不能像高年级同学那样真正扮演老师,去备课,去讲解,去与同学互动。但我们可以在课的某个环节,引导学生以教师身份参与。如,出示课文的生字要组织集中识字,让同学们扮演老师,老师则扮演同学来读,请“老师们”注意听,如果发现“学生”读得好,掌声表扬,如果发现“学生”读错了,加以指正并示范。也可以让同学们扮演老师,指名个别同学读,让“老师们”指出读得不好的加以指导。
        在识记字形的环节,可以圈定几个较难的字,请同学们扮演老师,想想要如何指导同学识记这几个字,不同的“老师”说出不一样的方法,看哪位“老师”本事更高。
        在写字的环节,同样可以采用这种角色转变的方式。比如出示要写的几个字,让同学们以老师的身份先备课,看看这些字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或者需要注意什么才能把字写好。备完课请他们来提醒同学,看看哪位老师更优秀。学生扮演着“老师”的身份,一定会因新奇而有趣,也会因为承担着老师的责任而更用心做好,这样就能唤醒主观能动性,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四、重视运用成果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有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
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或分发奖状等来鼓励识字表现好、能力强的同学,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但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我们更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活动。
比如,在识字巩固阶段或复习导入阶段,我们可以把需要巩固的字词放在语境中,让学生运用。一年级可以把字卡或词卡准备好,在黑板上板贴或用课件展示相关的事物,让学生按字索图,或按图索字,让所学的字词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以后学生知道所学的字可用于表达生活中的事物,他们的成果感就获得了。如果是二年级,便可以把学过的字词经过再创造组成句子或段落,让同学们读,同学们发现自己认的字可以用以表达生活感悟或见闻了,自然就有了成就感。当然,如果能结合绘本阅读,让学生圈画出学过的字或需要巩固的字,并引导他们读出来,识字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学生获得的成就感也就更强了,这样做还能促进孩子阅读早起步呢。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5.
2.张林权.如何改善学生的审美疲劳[J].读写算.2013,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