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应立足“杂食”阅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徐燕
[导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
        徐燕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2735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不难看出,新高考视野下的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更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提倡轻教重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应该勇于敢于对文本进行探讨、交流、对话。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困惑、疑虑进行深入的交换、鉴赏和品析。在多年的阅览室教学指导和管理中,我敏锐地感觉到,一些学生阅读品质较差,没有较好的阅读习惯,有的随便乱翻,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微;有的只读一类书,从不广泛涉猎;有的专注于故事会、小笑话之类博取一笑。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我觉得应是“杂食阅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
        1、引导学生更新阅读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听讲更重要。正如吕叔湘先生听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我个人常常发现,从近年来制胜高考的一些学生看,他们一般都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这正是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广泛涉猎的缘故。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外阅读,更新阅读理念,坚持课外阅读。事实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对老师介绍的书籍更是如饥似渴,还喜欢刨根问底地探究文章主旨,随时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阅读技巧、分享阅读乐趣。因此,我个人认为:课内阅读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2、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实践证实:拥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发挥天赋的潜能。要想收到更好的读书效果,除刻苦努力外,方法也很重要。古人读书不惜千里求名师指点,历代科学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说,没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老师,不是优秀的语文老师。因此,作为阅览室教师,我慢慢意识到:自己第一个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并让学生养成智慧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沉下去”“迷进去”。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强调:必须教会人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我在阅读教学指导中特别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发展。学生在学习感到困惑时,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授人以鱼倒不如授之以渔。我要求学生实行课外阅读周计划,坚持每天都阅读1000——2000字,并随时记下阅读心得,每天的札记应不少于200字,对札记的内容形式和质量等都不做具体的规定要求,只要有感而发均可。同时我提议以学校儒风文学社为龙头,每周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让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便更积极主动进行更深入的阅读、交流和思考。
        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我尽量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例如多媒体放映、报刊剪裁等。

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像老舍的《茶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我指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事后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层次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尽可能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阅读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时均写好阅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平时有意识无意识引导他们意识到阅读是个人的事,而且是个人的终生大事。当然,每周的阅读探讨、交流、对话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实了单调的学习生活。学生由于感到阅读有乐趣,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的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心智,从而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4、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方法。在整本书阅读逐步纳入中、高考改革范围后,名著阅读问题更加受到大家的重视。教师和家长希望迅速提高孩子阅读名著的能力,却往往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一些名著阅读指导用书往往读起来苦涩艰深,难以有效地用于指导学生阅读工作。孩子为什么读名著、读哪些名著、如何读名著的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唤起儿童和青少年阅读名著的热情,也难以让教师和家长确定学生阅读的目标与方向。因此,多年来我一直期待有一本能够科学有效帮助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用书。所以,当我看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名著阅读百问百答》时,一股欣喜感油然而生。该书由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吴欣歆担任顾问,由北京市优秀教研员、一线教师主持编写,以问答的形式正面回应了教师、家长在名著阅读方面产生的诸多疑难问题,不但结合中小学课程标准,细致严谨地回答了初中、高中各学段所应达到的阅读目标,简要列出了各学段应着重阅读的经典著作,而且用言简意赅的方式科学地指明了儿童和青少年名著阅读的方法与路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明确指出,引导孩子阅读名著必须以尊重和理解孩子、保护和提高孩子阅读兴趣为前提。为此,编者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众多激发孩子阅读名著的具体方法,回应了长期困扰教师和家长的众多阅读问题,为科学推动名著阅读提供了有效指引。让孩子深入阅读经典名著,同样需要科学的方法做指引。虽然这本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名著阅读指导涉及不够,使这本书在内容上有所欠缺,但在当前青少年名著阅读缺乏科学有效指引的情况下,《名著阅读百问百答》无疑是当前家长和教师指导儿童和青少年名著阅读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阅读能增长见识、拓展心智、丰富心灵,为此,教师在学识渊博的基础上,必须是个情感丰富和生活体验丰富的人。课堂之小,教师没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学生在其中只能学到关于文字基础性的或技术性的知识,体味不到文字所携带的美妙,不会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阅读这个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师必须打开学生们心灵的天窗,闪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手中小小的船在学海中扬起生动的风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