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吴艺光
[导读] 让学生在教学体验和合作互动中提升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吴艺光
        福建省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省 363200
        摘要: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浪潮中,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为实现有效的课堂,笔者认为需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巧设情境,以情境来“感人”、 “育人”,增强学生政治认同;问辨质疑,实现科学精神生长;走进学生实际生活,培养法治意识;问卷调查引导学生提升公共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教学体验和合作互动中提升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学生核心素养  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新课改阶段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青少年阶段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①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即: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应时代要求,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的最重要途径。如何实现春风化雨,有效培育初中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师生问辩质疑互动、走进学生实际生活、重视学生体验与实践,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一、巧设情境,增强政治认同
        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以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入手。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学生能找到学习兴趣所在,否则,离开情境的课堂教学就是“淡然无味”、“令人窒息”的,往往会 “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导致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培育核心素养从何谈起?
        巧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能够激发热情、催人奋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情境包括实际生活情境、模拟情境、对话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初中学习阶段,政治认同比较抽象化,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无感体验,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痛点。教师要怎办呢?当今是互联网时代,时政热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学生身边真人真事等都可以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基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恰当延伸课堂触角,巧设具体场景和氛围,超越时空界限,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中会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学会做出是非判断,从情感认同实现思想认同,再进一步升华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自内心地认,实现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承担国家责任。
        例如,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0课第一框《关心社会发展》的学习中,教师设置中美贸易战“缺芯之痛”为话题,引出我国发展中“科技创新能力”的困境。让学生感知国家的成就与发展中的不足,通过情境材料展示,让学生看到国家的具体行动,再通过观看视频“厉害了,我的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为国家成就而自豪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正视国家发中的优势和不足,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腾飞和国家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从而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以灵活有效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克服被动式的教学弊病,使得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在情境创设中“润物细无声”。
        问辨质疑,培育科学精神
        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运用有趣、有效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实现科学精神生长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结合已有经验和和案例探究,引导学生问辨质疑;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问辨质疑,层层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突破单线问答式的教学方式,保持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连续性,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思辨的学科特色,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在问辨质疑“无痕”地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放下架子”,甚至有时候要学会“示弱”,引导学生敢言会言,与学生进行积极的问辩质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无论是线下教学,还是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教师都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在主动性学习方面发展自己,在问辩质疑的互动中感悟科学精神,培养理性思维,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是具有道德与法治学科味道的课程。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节《和朋友在一起》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置小小辩论赛,辩题:关于友谊,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支持哪一种说法?正方:支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反方:支持“多个朋友多条出路”,通过辩论赛,增强学生运课内知识以及课外知识的能力,通过辩论,对两种观点的讨论明白友谊的特质。辩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中问辩质疑,在思辩中增长才智,问辩能充分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实现在体验中知识生成,在体验中落实科学核心素养的生长。
        三、贴近生活,树立法治意识
        备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必须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可能陷入的误区,进行拨正引导。在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方面,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把学生的眼光导向课外,将课堂教学导向校外广阔的空间。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走进学生实际生活,既能体现学科价值,也能发挥本学科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最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入手,走进学生实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法治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法治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脑海。
        例如,在《法不可违》学习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反思日常行为,能结合疫情期间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与青少年自身行为习惯,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环节一: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课件播放视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治公益微电影,引导学生分析:该同学在发送视频的那一刹那,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违法?
        公益微电影中涉及到的手机、上传视频、校园暴力,均为社会热点话题,以此导入新课,学生更易接受。
        环节二:展示图片,辨析违法行为。
        结合以往学到的道德、纪律等规则,体会法律的刚性。观看图片,判断是否违法。
        图片的选材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做好链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法律认知生活中的违法行为。
        环节三:疫情那些事——区分违法类别    
        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案例。疫情期间,不佩戴口罩硬闯超市并多次辱骂劝阻人员,行为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疫情当前,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信息而故意传播谣言的,行为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疫情期间为儿子办婚宴,女儿确诊后拒不提供参宴者名单,阻碍疫情防控工作,造成疫情防控措施不能及时落实,行为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走近学生实际生活,以解决学生问题为着力点,密切关注新闻时事,关注社会热点,科学设置情境串,巧用问题链,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问题情境中深思、主动探究分享,引发学生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明确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整个课堂教学凸显一个“润”字,把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学习法律知识有机结合,潜移默化的提升法治意识。
        四、体验实践,力促公共参与
        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相应的教学方式必须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于这门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都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否则,学科核心素养无从谈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能力目标的达成,最终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都离不开学生亲自去体验、实践。②“公共参与”素养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公民意识教育课程、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调查问卷是学生体验公共参与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这一有力抓手,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例如,为配合本学科核心素养探讨研究提高更充分可靠的材料数据,了解学生的本学科素养现状,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如下:
        生命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他人的生命重要还是自己的生命重要?
        A.他人   B.自己
        我与同学意见分歧时,我会怎么办?
        A.坚持自己的意见   B.与同学沟通,求同存异   C.不想解决的办法   D.尊重同学意见
        对于那些藐视人的生命的行为,您是怎么看的?
        特别痛恨,并且会上前制止
        非常痛恨,但是有些顾虑不会上前制止
        应该是事发有因吧。不去管它
        你想过将来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A.有想过  B.没想过
        通过调查,教师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了解学生生命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精神,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做到正确理解公共参与的重要性,积极珍爱自己,进而关心社会。
        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着眼于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适当地布置社会实践型的非纸质作业,例如参加社区(村)志愿服务活动、微公益活动、参加有关听证会活动、旁听法院庭审等,引导学生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公共参与意识,承担社会责任,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本素养、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的总和,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地教师,应从初中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用创新发展的教学眼光重新看待德育教学中的任务,并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引导初中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与理论学习中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认同,遵循我国社会基本道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社会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攀.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48.
        [2]陆红. 论立足道德与法治课堂维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新课程,2020,(28):200-201.
        [3]叶子,蒋冰倩,姚凤.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思想行为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以温州某医科大学为例[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06):684-689.
        [4]陈晓晨. 巧设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低年段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3):153-155.
        [5]黄文武. 基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视角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0,11(11):13-15.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常规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育之探究》(课题编号:2019CG0008)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