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进课堂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宋晓玉
[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生成,本文笔者结合敦煌艺术开展一系列的敦煌主题艺术教学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能从更加广阔的视角去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
        宋晓玉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学校    250013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生成,本文笔者结合敦煌艺术开展一系列的敦煌主题艺术教学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能从更加广阔的视角去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敦煌艺术;课堂探索与实践;新课改;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艺术的根基在于继承。将敦煌艺术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了解中华艺术的经典,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挖掘敦煌艺术中的故事内涵。
        敦煌艺术也称为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它包括壁画、彩塑、建筑、乐舞、书法等艺术领域,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形成的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和精神财富。其中的文化寓意纯美厚重,表现了丰富的题材,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
        教学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教师选取敦煌文化中九色鹿的故事,该故事取材于敦煌北魏第257窟西壁《鹿王本生图》,故事描绘了八个情节部分:救人、溺水者行礼、国王与王后、溺水者密、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陈述。画作线索清晰,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构图严谨,是敦煌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最完整的连环画。而且呈现方式也别具一格,故事的结局在中间,开头在两边,画面中心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非常引人入胜。在带领学生欣赏原壁画之后教师还引导孩子们去思考鹿的形象所富含的寓意,截取九色鹿的动画片帮助低年级段的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鹿的栩栩如生和灵动感,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神韵。当鹿的形象不仅仅是代表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而是赋予了“诚实、友善”的祥瑞意义。学生们再进行绘制的时候更加注重鹿的神韵而非形态。
        这种神似的创作和原始时期人们在岩壁上雕刻的鹿有着异曲同工的古朴美感。低年级的学生用自己的观察和对于物象的理解进行概括,然后在画面上进行表达。把他们最本真、最朴素、最直接的直觉感受和情感天马行空的表现自己对形象的理解。而敦煌艺术中的故事元素无疑给了学生们最适宜的创作沃土,滋养着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二、挖掘敦煌艺术中的线条美感。
        在敦煌这座艺术宝库中,莫高窟四百八十余个洞窟中的壁画著名于世,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融汇古今,包纳了几代艺术的更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形象,蕴含着“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庄严与浪漫”的美学风格,其中唐代的作品形象逼真,内容广泛,将虚化的世界与现实的生活融为一体,充满着浓郁人情味的艺术特色。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线与造型》一课就可以给学生讲线条在敦煌壁画中的应用和发展。线描在壁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

在早期壁画中线条粗犷而有力并以简洁概括的线条起稿,用线条表现关系动态、刻画表情和人体的结构特征,通过线条我们可以捕捉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北魏和西魏的敦煌壁画不太注意细节刻画,多以大而整的笔法绘制,衣服和飘带多用直线和弧形来表现。即端庄又活泼,静而不滞。到了隋代人物线条开始变的多元,不仅有精细的铁线描,还创作出了豪放的兰叶描。特别是飞天的表达,四肢舒展、衣带飘扬、流畅自如、出神入化。到了唐代更是线条艺术的巅峰,用来刻画眉眼的柳叶描、行云流水描应用娴熟。到了西夏、元代更是将高古游丝描、琴弦描、折芦描、钉头鼠尾描等汇集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书画同源、书法运笔的造型运笔特点。通过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线描及运笔特点的发展轨迹。
        (三)挖掘敦煌艺术中的爱国情怀。
        敦煌壁画里面有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敦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敦煌的历史、敦煌的故事值得更多的中国人去了解。重读了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之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讲敦煌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讲敦煌的前世今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千余年的百转千回、起伏动荡。对象起初是我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是孩子但是和我一样,在爱国这个方面热血沸腾。学生们在课上积极讨论,在课下积极的查找资料。后来课间就总有孩子拜访,我们又找到一些资料,做了PPT,下节课能不能给我们十分钟,我们想讲。一个班四十个学生,他们虽然不是各个都能画的很好,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对敦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有的去读了相关书籍,有的搜索了很多材料,有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有的画出了美丽的画作。因为流淌着的中国血液和中国文化的共鸣让每一个孩子都受益其间。如此从审美到文化,敦煌带着学生们步步深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走进一座熠熠生辉的文化宝库。
        四、挖掘敦煌艺术中的精神意蕴。
        易中天曾说过“原始艺术,因为在本质上是人类对于生命活力的热烈追求和真实写照,它们才在千万年后,仍然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并使我们感受到其勃勃生机。”事实上对任何古典绘画的学习都应该把握其中最有价值的特点。因此对于敦煌艺术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绘画形式和技巧,而是通过对于其艺术呈现的串联和比较了解中国绘画精神,解析中国绘画元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之外研究教师筹建了校“国风美韵”美术社团,对象为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主要通过敦煌艺术课程测试中低年级的接受和理解水平。以便在大班额教学中有的放矢。在社团活动中教师选取中唐、盛唐时代的敦煌作品,带着学生解析鉴赏。因为学生年纪小,教师就带着孩子们用橘色的纤维笔代替传统的朱砂狼嚎进行白描。因为人物画本就难于山水花鸟,盛唐时期的敦煌人物比例非常接近真实的人物,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完成一幅画需要两到三次的课程。三幅画过后孩子们的线条流畅了,对人物比例的把握更加精准,对原壁画的精神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绘制先后的处理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些孩子甚至有了自己的风格,大有古意新绘的味道。通过文化阐释升华敦煌艺术的意义,充分发挥社团的美育功能,从而从文化价值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更多层面的孩子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的浸染中行成中国品格,发扬中国精神。
        敦煌艺术进课堂引领学生用眼睛欣赏敦煌艺术,用画笔表达敦煌艺术,用心灵感悟敦煌艺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正确把握继承是创新的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让敦煌这朵璀璨的艺术之花绽放校园,芳香弥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