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议题式教学成为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动力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李霞
[导读] 为了保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更加高效,也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针对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创新。
        李霞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为了保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更加高效,也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针对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创新。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将“议题式教学”引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本文作者主要结合自身的一线教学实践,针对议题式教学如何更好地开展,阐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动力;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使用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有利于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事实证明,使用议题式教学有助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点就是通过对课程目标进行表述,同时呈现学科内容,并把这些环节和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充分融合在一起。通过议题式教学,课程的内容以及活动过程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呈现,这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过程。在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呈现的时候,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自主探究以及议题讨论,课程的内容与活动充分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沟通和讨论,将议题的内容呈现出来,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渗透科学民主教学理念
        议题式教学所反映的教学理念主要就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民主教学理念。在选择议题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充分指导,让学生能够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热点新闻转化成课堂中的议题内容;一旦确定了议题,学生就可以自行分组,每个小组都需要搜集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资料,在分组以及搜集信息的过程当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其沟通以及协调的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在问题探究的过程当中,学生针对每一个组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扬民主,切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以上三个环节进行完之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更多地是从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出发,并从中进行升华,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三)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内在获得感
        议题式教学代表着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出现,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且教学活动也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通过这些现实的场景,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识,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内在获得感,还有利于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科素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使用议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面向新课程和新高考,尽管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教师依然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的教学需求出发,并且结合政治课堂的教学特点,全方位地关注影响议题式教学实施的因素,同时教师还需要重点把握和呈现学科教学的实质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议题式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内容:
        (一)需要学科课程知识作为基础
        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那么议题式教学就没有办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只有自身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势。比如,教师在针对经济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针对债券、股票等给社会以及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均属于比较难懂的经济学内容,学生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那么就很难针对这个议题进行讨论。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生活与消费”的相关知识,对经济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再针对“生产、劳动与经营”方面的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他们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认识与理解,学习的深度和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


        (二)需要充足的课前准备作铺垫
        和其他的教学模式相比,议题式教学的分散性更加强,若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宜使用议题式教学。由于议题式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进行讨论,还需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要围绕议题有效地搜集材料。否则,教师就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探究,导致正常的课堂教学步骤出现偏差,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避免议题过于空泛流于形式
        议题式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引导,科学预设。所以议题的设计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适度适量地选取,不能为议题而议题,避免议题过于空泛,活动流于形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切实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等方式,有效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育合一的理想状态和目标。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地设置教学议题
        大家都知道,虽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议题需要科学设置议题,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在讲解“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相关知识的时候,议题的选择可以为“中国应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教师需要根据课本的内容确定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对外开放上面,避免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其次,议题需要贴近生活,将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师要确保议题具备逻辑性,并尽量将现实生活中的时政和热点新闻引入到课程内容当中,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特点。又如,教师在讲解经济全球化的时候,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利和弊)”这个议题,那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经济合作与发展给大家生活所在的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进而再针对议题进行讨论。只有把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大家的家庭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全新的思考。如果教师所选择的议题过于深入,或者是和实际生活没有较大的联系,不利于拉近学生和课程内容的距离。
        (二)合理地设置教学流程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议题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以及交流。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流程,保证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设置课程流程的时候,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第一是将议题准确传达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接收到议题信息;第二是明确议题教学的思路,使学生在针对议题进行“议”的时候,要明确自身的讨论方向;第三是优化议题讨论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第四就是对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有效评价,点明议题的核心内容。比如,教师根据“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一课制定课程流程的时候,可以先提出“中国能不能不对外开放?”这个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接着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探讨完毕以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最后,教师可以从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意义、影响等方面点明此次议题的中心,在议题呈现方式上,坚持和落实序列化的要求,从而提高议题式教学的逻辑性和实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是落实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抓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应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挥出议题式教学的优势,确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得以优化,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理直气壮而又富有智慧地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中海.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32.
        [2]齐芹芹.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创设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