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青
河南省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461000
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劳动创新创造能力。推动小学劳动教育,需要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校协作为推手、社会实践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最大限度发挥小学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一、小学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早期的发展需要特别重生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通过劳动促进智育的培养,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儿童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应落实学生的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现实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
我在班级里针对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现状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有67%的家长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落后,超过49%学生缺少真正劳动的机会,15%的学生几乎不会任何劳动生活技能,超过30%的学生希望不劳而获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校积极探索了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二、开发特色化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一)学校劳动教育理念作为思想引领
劳动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学校在教学理念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涵,让学生沐浴在劳动教育的文化中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比如,我校在今年九月份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中,师生代表就以情景剧的形式给全体同学上了开学劳动第一课,告诉全体少先队员们:习爷爷教导我们——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我们从小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学校还专门给同学们开辟了嫁穑园作为少先队员们的劳动基地,聘请了专职的劳动辅导员郭爷爷手把手教同学们关于农业劳动的各种技能。如此在活动开展中评比校园劳动之星,让学生浸润在日常校园劳动教育之中,依托劳动教育滋养学生的情感。
(二)构建特色化的校本课程
依托我校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了“基于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多元探秘课程实践”的校本课程。每一学期不同年级的学生都会参与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劳动课每周一节,分低中高年级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和生活、接受能力制定学习劳动的项目,如低年级整理书包,打扫课桌,中年级打扫卫生区、帮助做刷晚等家务;高年级是学会买菜摘菜做一道菜等。我们分年级、每月开展不同劳动主题,平时通过微信,钉钉群,班级文化墙进行我来晒一晒的活动,在月末班级、年级会进行劳动技能比赛活动,真正在多学科知识整合中学习校本文化,了解学科知识,感悟“劳动最光荣”的自豪。
(三)劳动教育日常化
日常劳动是劳动教育最基础的方式。教师安排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当班级值日生,做好教室的黑板、讲台和日常用品等的清洁,利用班级评价制度,以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的形式,给予值日生评价,让学生获得劳动体验的幸福感。教师还安排小组轮流打扫卫生,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等,确保每个人每天参与班级的劳动,及时给予评价。
教师从每天的常规劳动教育工作中,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的光荣,从而促进劳动教育日常化、生活化。
三、家校协作是劳动教育的有力抓手
(一)依托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劳动教育观点
新时代的教育不仅在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成长除了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影响深远。我们利用学校的家长会、讲座、多媒体技术等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借助家长学校、校讯通、微信等平台和家长沟通关于劳动的重要性,和家长形成统一,指导家长如何利用周末假期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和技能。如此我们促进家长从思想上转变,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技能,对于学生的成长、适应未来生活必不可少。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建立劳动的责任意识,改掉不劳而获的想法,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家校共同携手,践行家庭生活劳动教育
我们建立多元的家校沟通形式,形成家校共育的有效合力。教师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制订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录制视频,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微信、QQ、家校合作APP等方式推广,具体指导家长对孩子实施劳动教育。通过填写家庭劳动记录卡、班级群打卡、微视频录制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优秀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在全校讲述自己的家庭劳动故事,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劳动教育幸福感和认同感。
(三)多元融合,助力家庭劳动教育
家长与学校在学生的劳动教育上达成共识,多角度融合,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下,我们开展“厨房我当家”主题劳动教育活动,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完成一道菜的制作,从包饺子、做蛋糕到麻辣川菜,通过线上的展示与交流,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拉近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赢得大家一致赞扬。从单向的输出教育转变成双向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促进家长劳动教育意识的改变,转变教师的劳动教育方式,不再拘泥于鼓励孩子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更培养孩子自我参与、自己动手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形式,多角度、线上与线下同时推广家庭劳动教育,助力劳动教育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社会公益———助推劳动教育的实践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劳动给别人带去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要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我们长期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校园清洁你我他”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通过捡拾学校垃圾、树叶,认养班级植物等活动,获得了劳动的初步体验;中高段学生主要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植树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活动。学生参与“红领巾———垃圾分类”活动,通过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亲自动手捡垃圾,策划宣传垃圾分类做法,在社区、街道、公园、绿道等处进行宣传,倡导人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倡环保生活。
总之,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劳动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形式,践行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有特色化的学校劳动教育模式,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扎根小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刘建龙.劳动实践在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作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8(15):82-83.
[2]李赐平,肖加琳.实践教育哲学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探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32(04):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