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张翅
[导读]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体验,是一种成功后的满足感、愉悦感。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张翅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校   400067
        [摘要]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体验,是一种成功后的满足感、愉悦感。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本文从小学科学课堂中课前准备、倾听别人发言、表达自我见解、规范实验操作等学习习惯入手,培养师生领悟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科学;课堂习惯;培养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体验,是一种成功后的满足感、愉悦感。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师生领悟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性质,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定基础。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师生在教育过程是幸福的,学生拥有幸福童年。小学科学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幸福教育理念下培养学习习惯的主战场,课堂中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知识就会较为轻松,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升。
        1、提前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领悟幸福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幸福的过程,并使学生在体验幸福的过程中领悟幸福真谛。科学教材的设计是以一个个学生喜欢又有严谨科学结构的活动为主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要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体验过程,习得方法,形成能力,这一切都要依赖必要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如何,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相比教师亲自给学生准备材料,让学生自己按教学内容参与教学准备,既给教师减轻了负担,又是学生一个良好的通过实践自我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从准备到探究,从探究到课后实践,这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学生只有经历全过程,感受全过程,才能算是科学的研究。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探究,决不是只准备没有研究,而是在准备中有思考、有发现。如在上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时,我会让学生带一些发霉的馒头或面包,他们会想:哪里能找到发霉的面包呢?家里没有,怎么样才能让新鲜的面包发霉呢?面包发霉需要哪些条件呢?……从这里我们看到,学生在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已经在研究探讨了。所以参与课前准备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享受幸福
        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对人的一种礼貌,倾听更是一门艺术。会倾听必然会思考,会思考必然会表达。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这是一种幸福,一种聆听者的幸福。学会倾听,会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如果学生不会倾听,则无法吸收别人的意见,对问题的是非就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不会倾听,就不会吸收别人思想里的精华,也无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学生不会倾听,教师就得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组织教学上,这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更影响了教学深度的挖掘。所以,我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好科学的前提。


        3、学会表达自我见解的习惯,创造幸福
        在科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经常要交流表达自我见解,会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人,是幸福的,表达内心的感受也是一个创造幸福的过程。学会幸福地表达自我见解就是要学会“说”,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无论是回答老师提问,补充修正他人发言,还是参与小组讨论,都要求学生在表达自己见解前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有科学性。表达自我见解时声音要洪亮,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补充修正同学发言时要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和自己有出入,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意见。参与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要适中,不能高声喧哗而影响其他小组学习。
        作为科学教师,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在孩子回答问题时,要求:说响亮话,说完整话。注意给孩子提供幸福表达的平台和时间,认真地倾听,适时的表扬,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发言氛围,要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我见解,表扬他敢于“说”的精神,即使说错了不要紧。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说多练,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孩子们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学会幸福地表达自我见解。
        4、掌握规范操作实验的习惯,体验幸福
        体验成功是幸福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很显然,实验是体验幸福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小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感到新鲜有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拿这个,摸那个,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抛到九霄云外。因此,在科学课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规范操作实验的良好习惯。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有很多科学实验都要借助仪器进行,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败。例如教科版三上《认识气温计》的教学中,涉及器材的取用,器材的归位,实验中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后的实验记录等诸多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有温度计的取放,测量时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水面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等。这些环节教师要做好示范与引导。在实验前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熟练后再进行试验。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的方法去实验,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只有规范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幸福感。
        幸福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幸福情感和幸福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科学课担负着启蒙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比获取科学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巩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让我们携起手来,在科学课堂上享受幸福、体验幸福。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幸福教育理念的诠释》,张小忠,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