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情境性趣味撕纸活动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富铭铭
[导读] 撕纸为幼儿园常用的游戏形式,借助撕纸活动,幼儿能将所见到的事物展示出来,锻炼其动手能力与想象力。
        富铭铭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长山幼儿园        311200
        摘要:撕纸为幼儿园常用的游戏形式,借助撕纸活动,幼儿能将所见到的事物展示出来,锻炼其动手能力与想象力。本文将从趣味撕纸活动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开展趣味撕纸活动的原则与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撕纸;幼儿;教师指导
        撕纸活动为当前美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撕纸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趣味撕纸的内容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幼儿趣味撕纸活动进行讨论分析,以期提升幼儿美术撕纸教学的有效性。
1.趣味撕纸活动的重要性
        撕纸活动为一种创意美术活动,其需要教师的高效管理,更需要幼儿的积极参与。其对幼儿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兴趣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幼儿年龄小,基本上所有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趣味撕纸具备游戏的特征,在参与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常识,而且还可以发挥个人想象力进行艺术创造,锻炼自身的艺术审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会用绚烂的色彩描绘天空,用各种造型代表树木,教师不会指责幼儿的想法,因此他们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这种活动氛围之下,幼儿会被多种有趣的美术活动所吸引,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自然得以提高。
        第二,增强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幼儿园美术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利于增强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撕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多种材料,然后为幼儿创造宽松而自由的创造环境,引导幼儿自行创造。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会逐渐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进而愿意自主参与美术活动,愿意利用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
        第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多项研究表明,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能明显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撕纸活动具有多种组织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而愉快的学习平台,幼儿通过观察与体验,会学着以自己的想法创造艺术作品,教师不断鼓励幼儿、引导幼儿,长此以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美术活动需要所有幼儿的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会进行多次互动,为了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幼儿还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只有带着细心与耐心才能完成美术创作。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一定的情绪体验,因此创意美术活动也可以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当前很多幼儿都为独生子女,他们备受家人关爱,缺乏自强精神,撕纸活动要求幼儿自己,或者与同伴相互帮助,进而解决某一问题,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与自我效能感。
2.幼儿撕纸活动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尚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的相关要求,是教育教学的明确标准,也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幼儿园的撕纸活动当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活动特点等来设置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然而即实际教学来看,当前许多幼儿园中的撕纸活动并不完全符合幼儿的真实情况,教学目标或高或低,导致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减。同时,有些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往往安排在最后一节课,有些幼儿可能会被家长提前接走而无法参与撕纸等对应的美术活动。
2.2活动材料单一
        美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通过美术作品,人们可以看到创作者的情感与个人思想。透过幼儿的撕纸作品,教师则可以分析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依据幼儿的日常表现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当然每个幼儿是不同的,他们在参与撕纸活动时会选择不同材质的纸、不同颜色等,这就要求教师为幼儿提供对应的撕纸材料,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但目前很多幼儿园中的活动材料过于单一,为所有幼儿提供同样的材料,这也使得撕纸活动的顺利开展受到阻碍。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单纯选择相关美术书籍进行教学活动,然后让幼儿参照讲解模仿撕纸过程,阻碍了幼儿的艺术创造。
2.3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影响深远,也直接决定了撕纸活动的教学质量。首先,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是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但现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未得到更新转换,一直强调活动时的纪律,使得活动的气氛显得相当凝重,幼儿在压抑的环境之下也十分拘谨。其次,当前幼儿园教师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也掌握了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但有些教师初次任职,缺乏美术教学的经验。另外,当前的教育体系当中,幼儿园教师工资偏低,待遇较差,尤其农村地区,许多优秀的美术教师为了个人发展会转向城市或放弃原本的专业,间接使得在职美术教师素质偏低。
3.趣味撕纸活动的原则
3.1鼓励幼儿,增强其自信心
        每一位幼儿都具备一定创造能力。在趣味撕纸活动当中,教师应注意引导正确引导幼儿,促使其创造出更多有个性的作品。比如,在“好吃的水果”活动中,有些幼儿拿着材料却迟迟没有动手,教师不应直接帮助或者责问幼儿,可以耐心对其进行鼓励。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之下,相信一些表现能力较差的幼儿也会逐渐开始动手尝试。
3.2明确幼儿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年龄小,初次接触撕纸活动时兴趣较浓,教师不应提出过多要求,而要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逐步培养其对撕纸的兴趣。比如,指导幼儿应用多种纸质材料撕出圆圈、长条,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不同形状的纸组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耐心指导幼儿,叮嘱幼儿撕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引导幼儿学会耐心做事。
3.3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
        对幼儿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进行撕纸活动时,应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的纸。比如带动家长收集多种废旧材料,报纸、挂历等,进行撕纸教学的同时让幼儿形成节约的好习惯。尽可能不要选择材质过硬、颜色过于单调的纸材料。如此一来,撕纸活动就拥有了更多材料,幼儿的创作兴趣更高。
4.趣味撕纸活动的组织策略
4.1构建和谐动态的撕纸课程
        幼儿撕纸有一定发展过程,刚开始他们大都只会随意撕纸,教师不应过多干预,而要充分尊重幼儿,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设置课程内容。当幼儿积累不少生活经验后,再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幼儿有序完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将撕纸活动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为幼儿提供对应的刺激,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比如将撕纸活动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亲亲一家人活动当中,先让幼儿口头讲解家人的五官特征,让幼儿了解五官的重要性,其后将五官粘贴于纸盘之上,制作为纸盘娃娃。引导幼儿自己创造手工作品,最终的学习成果可以用来装扮教师,提升幼儿的自豪感。再比如石头大玩家活动,让幼儿了解石头的颜色、质感和用途等,然后将幼儿分为不同小组,撕贴出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头。
        其次,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选取教学素材,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年龄小,手脚协调性远远不及中小学生。开展撕纸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练习撕纸条。比如,将长条撕成小块,将纸块沿轮廓线撕成小片。对很多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理解的撕纸即拉扯,很容易将纸片撕断。基于此,教师需要先教会幼儿如何撕纸,其后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教材要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4.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如果仅仅让幼儿用力撕纸,长期练习后幼儿的兴趣容易被消磨殆尽,借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幼儿学习撕纸的兴趣更高。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采用下列两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撕纸兴趣。
        第一,游戏活动。游戏可以被视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最佳伙伴,实践证明,利用游戏进行撕纸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应尽力将撕纸活动以游戏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练习纸条撕小块时,让幼儿吟唱儿歌:拇指、食指尖尖嘴,…,一块、又一块。参与游戏之时,幼儿对撕纸的兴趣更加浓厚,也能很快掌握纸条撕小块的技巧。
        第二,创设撕纸情境。比如,在撕纸活动中发现有的幼儿撕纸形状不规则,并未按照要求将纸片撕成面条的形状,教师可以使用小鸭拟人化的口吻诉说:我现在只想吃面条,希望你们能努力帮帮我,要加油啊。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容易坚定信心,改变当前的错误操作。再比如冬天的时候,教师先提出问题: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冷,人们一般会穿什么衣服出门呢?引导幼儿思考,然后指导他们撕出靴子、长袖等形状。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如下:
                                
        图1 妈妈的靴子(学生乐乐)         图2 可爱的小鸟(学生岚岚)
4.3创建良好的撕纸活动氛围
        幼儿的撕纸手法虽然稚嫩,但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是最美丽的。教师不能以统一标准来要求每位幼儿,要深入认识到幼儿需要鼓励、需要支持。教师应尽可能应用班级内的每个空间,开设撕纸作品的展示区域。同时,对每一个展示区域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主题墙上住专门展示幼儿的撕纸作品,调动幼儿的撕纸兴趣;在鉴赏区体现多种艺术元素,提高幼儿的艺术品位。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个化各式各样的撕纸材料,比如彩色卡纸、皱纹纸以及废旧广告单页等,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另外,幼儿撕纸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形式,比如在蛋糕盘上进行创作,或者在脸谱上开展撕贴活动。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其后再组织撕贴教学,促使幼儿充分感受撕纸画的魅力。
4.4深入挖掘撕纸教学资源
        针对活动材料过于单一这一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比如,带领幼儿前往大自然中寻找可以应用的撕纸材料,比如树叶、花瓣、宣传单页等。同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提供定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过期报纸、往年挂历、瓶盖以及纽扣等,这些材料虽然常见,但人们往往认为其功能是固定的,如果将其作为撕纸活动的材料或工具,幼儿对这些物品的认知也会有所改变,增强幼儿的创造意识。
5.趣味撕纸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5.1设定适宜的撕纸目标
        幼儿园内引入撕纸这一艺术活动,目的并非是要把幼儿培养为撕纸大师,而是要让幼儿通过撕纸得到锻炼,提升其手脑并用的能力,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因此,设置撕纸教学的目标时,需要从综合素养出发,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让幼儿大胆想象,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收获快乐。
5.2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
        首先,幼儿有权获得帮助,教师应适在适宜的时间内给予幼儿有效指导,但绝不能直接干预幼儿的艺术创造,防止影响其发挥。其次,为幼儿提供需要的多种材料,除了各种纸质材料以外,树叶、瓶盖、筷子等都可以用来充当撕纸的工具或者材料,应带动幼儿、家长共同准备活动材料,保障材料的多样化。再次,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如果设定的时间较短,他们很难完成对应任务,久而久之幼儿对于创作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另外,从多个方面着手选择撕纸活动的内容,笔者依据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三种撕纸活动的内容来源:教材、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元化资源,详情见下图。
       
图2 撕纸活动的内容来源
5.3鼓励幼儿提出质疑
        幼儿在撕纸之时,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幼儿会毫不犹豫地讲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应当认识到,幼儿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往往是真情实感,体现了各自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适当的,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制作我的名片时,教师需要先强调开口是否需要撕,如果幼儿的从开口一面撕,出现两个一半的人,应适当指导幼儿寻找具体原因,锻炼幼儿的探究能力。
5.4引导家长、幼儿共同参与作品评价
        过去的撕纸教学中,教师为评价主体,幼儿很少参与。教师需要注意,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也有权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幼儿的自评、互评环节,幼儿可以直接看到他人的优势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引导幼儿养成虚心好学的优良品质,鼓励幼儿树立信心,大胆创造。同时,教师可以将撕纸作为课余任务,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拉近父母长辈与幼儿的关系。不过,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家长不支持撕纸活动,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内应当学习算数、汉字等,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看到撕纸活动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争取家长的认同。
结语: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参与游戏时,幼儿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游戏过程幼儿的眼手协调性、身体肌肉会得到锻炼,也会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找到自身所认同的价值观,提升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次笔者以个人教学经验着手,分析了撕纸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趣味撕纸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杨雯. 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手工纸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D].淮北师范大学,2019.
[2]万璐. 基于感官认知的幼儿剪纸玩具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3]朱丽雅. 小班创意美术区域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探索[J]. 才智,2019(18):105.
[4]杨小芳. 幼儿园剪纸教学的有效指导浅谈[J]. 才智,2019(19):198.
[5]刘娜. 纸艺教学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