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李引琴
[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方法策略。
        李引琴
        山西省绛县高级中学校   043600
        摘要:古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绝不仅仅是语法句式、文言词语的样本,其更多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高中语文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这种文学艺术的魅力。本文主要分析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审美教育
引言
        学习古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开展古诗词的审美鉴赏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以便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古诗词特点
        诗词是用高度凝练浓缩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词的语言因其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而富有“音乐美”;诗词的句数、字数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富有“建筑美”;诗词一般借助典型意象来描写画面,渲染气氛,富有“意境美”;诗词通常要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富有“情感美”;诗词往往还借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抒情方式,借助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来描写景物,抒发丰富的思想情感,富有 “技法美”。总之,诗词虽短,却能急“多美”于一身,成为了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二、高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之一是课堂教学形式的简单化。有些教师侧重于类似文言文翻译式的一句一句的讲解,这种课看起来一字一句点滴不漏,其实是一种简单原始的课堂。教师把原本简洁而有内涵的诗词佳句活生生上成了文言文翻译课,把诗歌原本优美的旋律,唯美的画面,丰富的情感翻译地荡然无存,也把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翻译地消失殆尽。这种味同嚼蜡的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式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格格不入,急需改革。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之二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功利化。有些教师围绕考纲要求,把诗词中涉及到的高考考点诸如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设置成问题,教师来问,学生来答,一问一答构成了整个诗词鉴赏课的要素。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学法。这种课,学生的答题方式、答题技巧得到了锻炼,即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个维度得到了锻炼,但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个维度上缺乏有效的提升。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之三是过于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突破。就高中学生而言,优秀的高品质的古诗词是学不完的,教师要想取得古诗词教学质的突破,就不能盲目地机械地一味强调量的积累,一是造成了学生学习内容的不断膨胀,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因为量的积累并不必然带来质的飞跃,关键是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高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古诗词是用高度凝练浓缩的语言来呈现其美好的意境,因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品味到的意境也有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词的诗情与诗意。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用心来营造一个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比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诗,课前,可以播放朱之文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将学生带入一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历史翻滚、英雄辈出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生的几多苍凉之意,也能带动学生快速准确地进人本词的意境中。
(二)寻找诗词的“美点”,开展古诗词的“集美活动”。
围绕古诗词的“音乐美”、“建筑美”、“意境美”、“情感美”、“技法美”来寻找诗词的典型美点,进行有重点的赏析。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可以重点鉴赏本诗“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结构美”,一诗三指向(友人、自己、社会)的“主题美”,鉴赏运用神话传说、借景抒情、夸张、侧面衬托等多种艺术手法的“技法美”。有了“美点赏析”这个抓手,古诗词的审美鉴赏就变得轻松多了。
(三)整合古诗词教材,以“专题”为单位进行古诗词审美教学活动
        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诗词审美鉴赏可以借鉴其任务群分类的精华部分,结合众多古诗词的内含对其进行合理的解构,按照朝代、作者,诗歌内容、写作手法或是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等进行细致的划分,进行系统化的专题教学,比如,按照“朝代”进行专题教学,南宋值得一讲。南宋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朝廷的懦弱无能,金兵入侵,国家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流露出了国破家亡、壮志难酬的伤感与无奈。按照“作者”来鉴赏,李清照、李煜因为个人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他们前期和后期的词风则不同。杜甫的词风以“沉郁顿挫”为主,但《客至》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欢快明丽的诗歌。按“诗歌内容”鉴赏,比如咏史怀古诗,我们可以将《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归类去讲,归纳出咏史怀古诗的共性特点;边塞诗,我们可将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进行对比阅读,总结归纳边塞诗在意象选择、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共性。诸如此类,有很多的例子。教师可以按自己的特长习惯专题归类去进行古诗词审美鉴赏分析,这样教学,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审美鉴赏的主动性
        有学者认为,古诗词审美鉴赏中,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标识。古诗词鉴赏中的问题往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在师生、生生互动的相互作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被质疑、修正,在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深化对古诗词的认知,在双向互动的专题教学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举办小型的诗词朗诵才艺展示会、诗词创作大比拼、诗词飞花令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诗词的魅力。
结束语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性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要注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其深层次挖掘诗歌的本质内涵,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进而感受古诗文的美,体会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6(28).
[2]吴功正.古诗词经典的审美鉴赏[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