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陕西 西安 7120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不可以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特征后,笔者认为做好差异教学,应科学了解学生差异、并根据学生特征优化和调整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弹性的布置作业,有策略地完成语文的差异化教学。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已经成为了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上,语文教学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下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化、文本解读模式化、教学目标功利化、作业训练单调华的倾向。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将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将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尊视学生差异,运用个性的教学方法,发展个性化教学,实现语文的差异化教学。
一、语文差异教学的内涵及策略内涵
语文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的语文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语文教学”。[1]差异教学就是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最大限度的辩证统一起来,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所有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学会学习。
语文差异教学策略是指“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在差异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语文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系统的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得具体措施。”[2]
二.语文教学的差异化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不同,导致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种问题在阅读理解层面的表现更为突出。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个性,那么文本的解读将会变成无味的解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无从发展。
(一)了解学生差异,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明确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差异教学的前提。不同的学生在其心理、学习状态及个人需要上都有明显的个性表现,只有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才能把握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外部差异以及学生个体内在不同知识点上的的差异,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例如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精读、研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诵读等形式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明显的感受到了学生对待诗歌的态度以及解读能力上的差异,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通过文字便可以想象画面,有些学生则无法感受语言的魅力。面对此种情形,我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一边让理解能力稍高的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解,一边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将诗歌中的美景、美境通过图画展示出来,特别是讲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时,我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从前文所提景物、事物的外形、特性、情感三个角度让学生理解这个修辞的美妙之处,让学生尽情去阐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达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尊重学生差异,优化和调整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前,要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但所谓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生成新的教学目标。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调整不能是简单化处理,如对一般学生是围绕三个或者多个目标,而对困难学生就是一个或两个知识点目标,其实学生间实现目标差异更多的是程度的差异和学习速度的差异而并不是目标有无的差异。” [3]
例如,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初中语文会学习很多鲁迅的文章,基本上每册书都有一篇。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如仅仅带领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认识鲁迅深沉的拳拳爱国心,一节课也就进入了尾声,然后让学生们在谈有关“家国情怀”的看法时,我也出示了很多名人名家对爱国的看法,之后学生仿照名人名家的语言也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语言,但与“家国情怀”本身而言,我想学生还不是真正明白。于是我调整课堂目标,让学生去关注家国一词的内涵和实质,关注学生是否升华为一种情感,并为此而付出努力。于是让学生联系自身,谈谈自己身边的那些日常力所能及的爱国行为以及需要时机、勇气和信心等各方面因素而形成的家国情怀,让孩子们不在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我采用了切合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家国情怀态度价值观,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动机,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根据学生特质,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班级中照顾差异的明智教学策略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要注意关键点影响整节课的效果,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要收放有度,保证关键内容的掌握。教学关键点的突破最主要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首先应该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什么的,基础起点在哪,思考的方式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授课的关键知识,质疑问难,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最终将知识融会贯通。
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学习中,很多作品需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学习,一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二来拓展学生的课堂容量。如七年级下册语文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可以和诗人早年的《望岳》进行对比,一边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青春豪气,一边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暮年感慨,在同时引导学生搜集杜甫生平资料,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成长的清晰轨迹,感受诗人此时心态的显著变化,进而深切感悟到弥漫于字里行间的“沉郁顿挫”。
(四)尊重学生差异,运用灵活多样的弹性作业策略
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增多,在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上会呈现出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以初中学生为例,要求班级所有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完场同样的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抄作业的现象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会变成越老越普遍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可以“一刀切”,要尊重学生差异,运用灵活多样的弹性作业策略。
大部分的班级都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档次,即学习困难的学生、中等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的量和难度都不应该太大,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今日所学的内容,所以应该以课本题为主;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的内容更因该是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领域、提升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题技巧以及具备探索性质的内容;面对中等学生,作业应当是在完成指定题目的基础上尝试挑战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但并不做强制要求,即在没有学习压力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人文渗透系统,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差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师的教学更合理更科学,让学生的学习更生动更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