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 40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其中,小学课堂氛围也被提及。语文是比较枯燥乏味,但又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养成有很大的作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氛围营造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策略
引言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不断召唤我们回归课堂教学本位,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以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启智导学,真正培养起新时代有思想、有灵性、有追求的接班人。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积极氛围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
快乐的魅力对教育阶段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天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学习意识不会被约束,长期在积极的氛围熏陶下,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出积极的氛围将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我的信心。
(二)拉近师生关系,做学习上的朋友
课堂不是审判台,而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作为老师,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主动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他们的老师,也做他们的朋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和学生拉近关系,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轻松地实现教学目的。一堂和谐的课,教师不仅要扮演好传教授业的角色,而且更多的时候要做学生最信赖的朋友。只有学生对老师有了信任,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抵触的心理才会渐渐消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老师不仅可以轻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沟通中共同解决教学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喜欢的。除此之外,在课后时间,教师也要主动关心学生,多和他们交流问题,重视学生提的意见,并一起分析意见的可行性。这样师生关系自然就和谐了。师生一旦成为了学习的朋友,不论是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上,还是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上,都是事半功倍的。
(三)打破自身禁锢,打开教学新大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要重视外,还要敢于打破自身的禁锢,打开教学的新大门。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不怎么重视学生,一切教学从“己”出发,不是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就是一如既往的“满堂灌”,根本不考虑学生愿不愿听,其结果往往是自己挥洒了一地汗水,可教学效果却收效不理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自身的禁锢,不固步自封,主动加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学到新知识,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中,放弃一切旧的、不符实际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大胆地、创新地创设有趣的课堂情景,让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好方法。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大开“言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相互讨论、交流协作,让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在碰撞中达成认知的共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氛围策略
(一)教师以良好的仪表、仪态感染学生
教师走进教室,衣着整洁,一身正气,和蔼的态度,风趣的语言,大方的举止,工整的板书……一下子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愿意、乐于配合老师。教师若过于严肃、拘谨,板着脸,说话生硬,往往使课堂缺乏人性的温度,引起学生的惧怕心理,对完成教学任务产生不利影响。
(二)趣味导入
有趣的开始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所以教师可以摆脱教案教学,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导入作为开始。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像阅读诗歌、成语、纸牌、唱歌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学生的状态进行有效调整,对教学的课堂实行一些预热,为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的时间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谈,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减少学生心中严肃的教师形象,避免紧张和畏惧的气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猫》一课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地提前几分钟来教室,利用这几分钟与学生相互交流一下对于猫的认识。寻找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然后,在正式上课时,以游戏进行导入,逐渐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课堂的主题。这样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学生、对教师、课堂的情况都起着很积极的作用。
(三)“动”与“静”结合,引人入胜
一堂语文课的好与坏,与教师的课堂氛围营造息息相关。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笔者以为“‘动’与‘静’结合,引人入胜”至关重要。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带领学生以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游戏等方式将他们从课间的“玩闹”中引入课堂中来,此举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能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好铺垫,夯实基础。但,“动”,并不单指课堂导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可事先根据课文情节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动手、动脑、动嘴等环节,如辅助他们用小剪刀剪出课文里出现的动物,又如启发他们按照课文发散思维,新编故事或叙说故事等,使学生与教学内容完美的融合为一体。而“静”也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课堂纪律,而是教师通过精彩细致的讲解,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将学生引入所学知识中,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在专心致志听讲中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跟着课文的故事走,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静”。优秀的教师绝非搞“一刀切”、照本宣科或是“填鸭式教学”,而是学会“动”与“静”结合,营造和谐动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在无形中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忽视调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氛围,因为调动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促进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打消学生的自尊心,磨灭学生的热情。教师必须放弃霸权的教学方式,要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君梅.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课堂[C].2019:161-162.
[2]马玉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氛围营造的策略[C].2019:131-133.
[3]李莲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氛围营造有效提升[C].201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