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绘画教学对小班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李建海
[导读]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改进与深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
        李建海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256623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改进与深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比较容易被幼儿接受,本文将从游戏化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语言来探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化绘画教学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游戏化教学;创造性
一、引言
        将游戏应用于教学之中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仍然实践得不够到位。在传统的小班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够切实地掌握教学的关键,教授最多的是绘画的技能,让幼儿实行描摹或者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绘画能力和绘画天赋的施展,尤其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改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之后,我们应该注意对于小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在游戏化的绘画教学方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但是又对陌生的事物保持着警惕心,所以教师要利用直觉型的思维模式,给小朋友们带来天然的亲近感。在教授绘画的过程中,小班幼儿的老师们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计划,简化教学的步骤,让孩子们先想一想怎么画,要不停地提醒和鼓励小朋友们,让小朋友们不要在画画的过程当中走神,用鼓励性质的语言不断地使小朋友们集中注意力,让绘画成为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孩子的负担。只有小朋友们对绘画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享受绘画的课堂,使用轻松愉快的情绪学习绘画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分角色扮演的手段来让小班的幼儿们一起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比如说,教师可以扮演一个花园中的蜜蜂,让同学们来扮演蝴蝶,大家一起交流花朵的颜色,交流青草的样子,在这些娱乐活动的进行之中来让小朋友们认真地了解和观察所需要绘制的物品,从而能够积累丰富的情感素材和知识素材,还可以适当地激发小班幼儿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去充分地想象准备绘制的物品、材料,生活经验不足的幼儿们也就不会面临着没有东西可画,或者是面对着一张白纸画不出来的苦恼了。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小班幼儿自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投入到绘画学习中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保证小班幼儿学习的有效性,让小班幼儿的绘画课堂创新模式,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三、游戏化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在课程设置之中,我们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智力发育水平还在初步阶段,很容易就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了,所以对于小班幼儿教师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最佳手段。比如说,可以设置适当的场景化教学内容,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比如说,在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绘画不同的衣服时,就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兔子哥哥开服装店的情景,让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出各种各样的衣服,提高小班幼儿参与到绘画教学中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于绘画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小班幼儿的同学使用生活当中的日常材料来当作绘画的工具,比如让小朋友们收集喝完的酸奶盒子,在酸奶盒子上绘画,或者收集喝完的吸管,让小朋友们用吸管作画。诸如此类的游戏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对于世界的感知能力非常敏感,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来充分地调动幼儿对于生活万物的好奇心来成为幼儿的学习内容。比如说,让幼儿在课余的时间来关注下雨,观察雨水的特点,观察下雨的时候天气环境的变化,然后再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讨论和交流,从而能够在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各样的美术工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小朋友们使用其他丰富性的绘画工具,比如说用自己的小手来蘸取不同颜色的颜料直接在白纸上作画,可以画一棵大树,也可以画一座花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对于幼儿培养的要求,是促进小班幼儿课程创新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创新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基础之上,促进幼儿参与到绘画课堂中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游戏化教学语言,提升亲和力与感染力
        幼儿的年龄小,初步掌握绘画技能,如果画错了或者画地不合适,教师们一定不能够用严厉的态度来批评他们,而是要以亲和的语气来循循善诱。比如说,当教授蜡笔绘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小班幼儿们蜡笔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当我们取出蜡笔的时候,一定请轻拿轻放,不能够让小精灵受伤,也不可以随意地折断丢弃蜡笔小精灵。这样就能够亲切地帮助小班幼儿从小养成爱护东西的习惯,为日后的美术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假如某一个小朋友把苹果的颜色画成了蓝色,相比于直接告诉小朋友们苹果是红色的,不如引导小朋友仔细地回想一下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小朋友还不能够正确地回答,就可以给小朋友安排一个小小的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切身实地考察一下苹果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另外,教师还可以编一些相应的儿歌或者口诀来帮助小朋友们记住绘画的循序,比如说,在美术课堂上要绘制一副小白兔,就可以教授和小白兔相关的儿歌,比如说:“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幼儿们真切地了解和记住小白兔的样子,掌握绘画小白兔的技巧,明白作画过程中的步骤,降低绘画对于幼儿来说的难度。
        总结:幼儿小班的孩子们就像是一张还没有经过染料染色的白纸,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幼儿小班的教师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幼儿们可以通过画笔来描述出每一个孩子心中想象的世界。小班幼儿还不具备生活经验和绘画经验,处于绘画启蒙的阶段,所以教师的教学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引导角色,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十分重要。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促进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育,为孩子开拓创造性思维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J]. 林明刚,陆新梅. 家教世界. 2020(18)
[2]提升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J]. 邱小超. 儿童与健康. 2018(10)
[3]“意象美术理念”渗透小班玩色区的探索与实施[J].曹冬平.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