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 付志华
[导读] 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伴随物理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科的教材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付志华
        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中学 247100
        摘要: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伴随物理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科的教材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拓宽教学改革途径,将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实验中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引言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比性、测量性、验证性等实验方式,使孩子们获得知识,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符合当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的,它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与我们教学中是否注重创新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只有关注教学的创新,才可能一脉相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
一、践行课标,在层次问题引导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到: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探索和分析,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激发科学学习的热情。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着手,在问题引导中启迪思维,为学生开拓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弹力”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层次性问题:第一,海绵为什么会发生形变?第二,手对海绵有力吗?第三,是不是所有的形变都会产生弹力?这样的问题设计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运用弹簧、橡皮泥、橡皮筋等教具展开实验探究,在问题解析中培养创新思维,在问题解析和实践探索中认识产生弹力的条件,探索弹力三要素,也能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让理论知识于问题解析和实践探索中得到有效解读。这样既可以落实人本教学理念,又可以培养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在问题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因此对于物理这门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感觉到既新奇而又陌生,那么怎样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将这份好奇心一直保持下去从而对物理学习富有饱满的热情,就需要教师来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可以先从身边的真实事件开始,贴近生活的案例可以拉近学生与这门学科之间的距离,将事例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要继续探索下去的欲望。
二、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比重倾斜,实验流于形式
        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物理实验教学仍然以教师板书教学为主,实验过程往往被忽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占据教学主导。

一些教师主观地认为初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实验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将实验步骤用板书讲解代替实验操作,学生未能参与其中,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模式守旧,学生滋生惰性
        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某些物理现象教师往往依照教案对公式进行演示说明,未能实现互动教学,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没能参与进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滋生惰性,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浅析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增强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助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建立趣味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及深化的要求。趣味的物理实验课堂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疑窦,在兴趣的刺激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实验之中,激励学生探索实践,解开实验的神秘面纱,助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验进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框架。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关于“密度”的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设置“火山爆发”的趣味实验。准备玻璃缸、冷热水、带盖的瓶子以及少量墨水,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红墨水喷向水面,看上去像火山爆发一样,得出红色热水密度较小会向上升的结论。教师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联想类似物件的密度进行比较实验。学生在趣味实验中获得知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从实验中找寻新的未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开展活动,结合项目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活动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法辅助教学,在自主探索、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赋予其创新动力,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透镜”时,教师可以“我会拍照”为项目主题,让学生对照相机进行项目学习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模式展开自主探索。
结束语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问题引导、实验探索、项目学习等为教学辅助,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索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空间,在项目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其物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华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C].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辑).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73-75.
[2]杨正智.浅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383-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