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构建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李钇法
[导读] 随着信息化发展,微课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李钇法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初级中学  533400
        摘要:随着信息化发展,微课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将微课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将知识与科技完美结合。它不仅可以使教师讲解起来方便,还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微课教学的多层次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构建路径
引言
        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对于社会教育来说,也需要对教育的理念以及方式进行改变。老师们现用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学方式需要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有着更进一步的提升。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内涵
        (一)微课概述
        所谓微课,主要包括一些课堂教学的视频、课例的片段等,并且还涉及一些和该教学相关的素材、教学方案、教学的反思、教学练习和测试、学生的反馈以及教师的点评等资源内容,通过对它们进行组织来呈现出一种半结构化和主题式资源单元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显著的特点,其教学的时间往往比较短,一般控制在5~10min,教学的内容和资源的容量也比较小,教学的主题十分突出,教学的内容也较为具体,具有针对性教学特征,同时其对教学成果进行简化,便于进行多样化传播,还能够实现教学的及时反馈,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更好开展。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明显结构性差异的教学形态,其颠倒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知识讲授与学生知识掌握的时间顺序,将学生学习“主阵地”由课堂向课前整体前移。从程序上看,翻转课堂包含课前的学生自主学习、课上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后的巩固提高三个阶段。教学中教师先将导学资料传递给学生,学生以导学资料为引领展开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要领,发现学习中一时无法独立破解的疑难之处。教师课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疑难点,组织和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讨论、争辩、交流中完善知识体系,并通过课后的知识应用和反思提高,实现知识的巩固内化。
二、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构建路径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就是可以正确地把数学相关概念理解透彻。

但一般来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一些学生是对数学概念本身把握不准;有些则是对这些概念的课外延伸模糊不清。总而言之,学生只要是概念稍微理解不全面或者不透彻,在做题的过程中,解题思路可能就会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做题错误。这样,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教师使用微课的好处就是可以将书中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定义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比较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借助微课进行情境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面对很多抽象性的内容往往存在理解的困难情况,长期以来势必会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目的,就可以借助微课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进行《旋转》章节的教学中,此章节包括图形旋转和中心对称等内容,因为此章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想象和空间构造能力,一些学生在理解中就会存在难度,而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来对一些复杂图形的旋转进行动态化展示,学生在相应直观化的情境中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4-6]。
        (三)微课引领下的课上自主合作探究
        为落实新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应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反馈的普遍性问题为主线,在教师对疑点的重点讲解、系统答疑和释疑后,归纳出围绕普遍性疑点的讨论题,将相关探究引导微课通过班级微信群发送到学生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组织学生利用微课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展开积极、热烈的分析和争论。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时,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教师提出如下的探究问题:(1)对于方程3x2+7x-9=0,分析其两个根的和与积。(2)关于x的方程x2+(4k+1)x+2k-1=0,证明此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3)若方程x2+kx-1=0的两个实数根x1和x2满足x1+x2=?x1·x2,求k值是多少等探究问题,相应提供辅导性微课。让学生借助微课展开分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则通过微信群的随堂反馈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合作探究状态,对探究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适当干预,并以随机点名、当堂检测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总结探究的成效与不足,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如今已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应用。数学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氛围,还可以将微课与教学完美结合,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下功夫去探索和研究更加适宜的教学方法,把微课更好地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价值,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自国.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42.
[2]黄样.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苏秀荣.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