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李其霞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展开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相关策略。
        李其霞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262300
        摘要:当今社会当中,创新性、实践性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同时逐渐的拥有自我控制能力也是人类成长的重要标志,能够在生活中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拥有独立的思维模式,是当代小学生应该着重培养的方向。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展开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一、引言
        现阶段的教育当中,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注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去探索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应该在课堂当中引导学生怎样运用数学去结合自己的生活,让自我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生活与实际相结合,服务学生自己的生活。
        二、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局限于课本
        在知识信息化的驱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现阶段学生发展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非常的广泛,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育,其不仅仅只是数字上的运用,生活中也到处是学习的契机,能把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于学习乐趣,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教学理念,所传授的知识,只是课本上的内容,没有让学生融入进课堂,学生在此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让学生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学习效率得不到显著的提升,没有积极地学习态度和热情,更甚者会厌恶反感学习。由此看来,教师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未能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其次,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因素,学生想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自身的参与,部分教师容易忽略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度不高,成绩不理想。每个学生的水平和思想存在这明显的差距,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学生,使学生的成绩出现明显的分水岭,使教学质量没有明显的提升。很多教师都想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带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需要将生活和数学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活跃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学习也会增加很多乐趣。
        三、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当中的培养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到处可见数学的影子,知识源于生活,更要结合生活,因此在小学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比较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将其变成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学生能够利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数学在生活中散发魅力,使学生对于数学有新的认知,在实践中掌握真功夫。


        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生活中的长方形”这一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也可以让学生指出教室当中有哪些是长方形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学习氛围当中,在学生举出很多例子之后,教师随即提出问题,如:为什么黑板要做成长方形的?做成长方形的有什么好处?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再开始讲述这堂课程具体的内容,学生渴望答案的心情高涨,课堂氛围也会相对的活跃。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把数学带入到生活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当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成生活当中相对熟悉的事物时,学生也会体验到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创建情景,培养实践能力
        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当中,学生的思维也会比较开阔。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创建情景模式,把沉闷的数字转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故事当中,不仅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除法”的运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场景,中秋节妈妈买了月饼回来,一共买了30个,家里一共有小明、爸爸、妈妈三口人,把月饼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小明可以分得几个月饼呢?教师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成生活当中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相对简单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其他的同学解答,即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和课堂紧密联系,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把数学带入生活
        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与生活相结合,教师一方面要把握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将数学中的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认识三角形》中,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可以拿出几根木条,提出如果要用这几根木条去让这个凳子更加牢固,应该怎样固定木条?让学生展开讨论,选出学生来进行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这个环节当中,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学会把数学问题带入到生活当中。通过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不单单只是书本上的内容,可以作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实践并不在于解决多少数学问题,掌握多少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最大化的把数学价值在生活中发挥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实践能让学习变得不再死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从实践当中稳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累积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化的分析,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生活是学习的大环境,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当中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心理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四)总结
        总之,在学生以后的发展当中,小学数学是学生开始的起点,在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练习和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师的指导和规范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实现教育与学习双赢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张治华.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105-106.
        [2]徐宝存.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