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李娜
[导读] 数学是一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偏离了数学的核心。
        李娜
        博兴县吕艺镇中学 山东滨州 2565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偏离了数学的核心。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本文通过讨论现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教学现状,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最后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学生;教学质量;学习兴趣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当前,人们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推行之后,更是给未来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方向,给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目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初中教学教学现状
1.1 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不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数学教师还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与数学例题的解法,在教学中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很难消化与掌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1]。
1.2 学生大多存在畏难情绪,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
        初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再加上课堂教学的陈旧,由此也使得不少学生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数学[2]。
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2.1 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讨。
2.2 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动力
        兴趣是进行一件事情的动力,有了兴趣,人们才会为了一件事情去不断努力奋斗,并对于一件事情坚持下去,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一样。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最强,所以此时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动力,促使学生坚持数学学习,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质量[3]。
2.3 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创新能力
        兴趣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创新能力。随着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求也不断提高,他们会自主地探究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并对于学习
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探究,对于疑问进行解决,不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4]。
3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3.1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数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数学课程来创设数学情境,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数学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更好地代入数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案例与情境,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情境教学法的重点在与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让学生更好来接受,同时也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与有效性[6]。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样的,特别是现在多媒体应用十分丰富,也能给数学情境的创设带来更多便利,不过数学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时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多媒体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不能让多媒体喧宾夺主,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3.2  从生活出发,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由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当回归生活,从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数学教师需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与数学现象,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7]。初中生正处在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效果并不好,如果将数学课与生活相联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3.3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即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布置小组任务或创设小组问题,让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用小组的力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自己的价值,实现每个人能力的最大化与角色的不可代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8]。数学教师在分组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性别、性格等情况,使得小组成员的搭配合理有效。同时,教师在布置数学任务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学情,创设的问题与任务要难度适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与探究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董乐.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 2019.
[2]李春霞.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的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