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路径浅述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李美珍
[导读] 本文先介绍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优势,并提出几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李美珍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旧城镇初级中学
        
        摘要:兴趣可以带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可以凭借一腔热情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融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优势,并提出几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优势;思维能力
        
        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说,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一、以兴趣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势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的教学步骤就是预习、讲课以及复习。如果长期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厌恶感,无法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无法真正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需要教师以兴趣为导向展开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加入更多有趣的教学环境,采用灵活预习、自主复习、趣味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自我意识也在逐步提升中。对于很多事情,学生都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未能激活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将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尊重学生,满足学生个性需求,遵从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以兴趣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学习兴趣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多媒体技术凭借着有趣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动听的音乐,可以在第一时间锁定学生的目光,让原本枯燥、苍白、僵化的数字符号、数学语言赋予生命力,教学内容也会更加层次化与多元化,给予学生听觉、视觉上的双重刺激,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积极反应,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2]。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上课前,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从各种渠道搜集一次函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在上课时,教师需要将搜集的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有趣的动画展示正比例函数经过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后得到一次函数图像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习和掌握的正比例函数知识学习新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与y轴的交点坐标、增减性的内容出发,准确把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按照“列表——描点——连线”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小组教学法,激活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可以改变学生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还能符合教学规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这一课时,其中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需要教师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探究过程,将学生的具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的方向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再借助理论证明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以及证明。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法,遵从组间相同、组内存异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在直观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的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的方式,去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理定理。在实际证明的过程中,学生还会运用到辅助线、平行线等方式进行验证,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数学学科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带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旋转的内容,那么就需要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素材,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上课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开车时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钟表指针的转动、电风扇叶片的转动等。在完成情境的展示后,教师需要提出问题以电脑学生:在上述情境中的转动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征?钟摆、指针在转动的过程中,其大小、形状和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汽车的方向盘在转动时是否发生改变?学生需要认真分析和思考这些问题,仔细去观察和研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运用生活情境、小组合作、多媒体技术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治洲.以兴趣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浅析[J].新课程(下),2019(10):201.
        [2]杨庆忠.以兴趣为导向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59):83.
        [3]陶军. 兴趣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