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兵
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福建省 南平市 354000
摘要:在学校教育结构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关系到学生品格的树立和意志力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知识更深层的理解和体验。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把握自身的作用,实施化学劳动教育,丰富教学过程,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本文则基于项目学习的角度来探讨高中化学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策略。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中化学;劳动教育;学生
项目学习是指特殊的将要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并在特定时间里,满足有关目标的一系列学习任务的掌握。其中每一个学习项目真实且独立存在,参与者需要有确立的项目和实施的过程,并在结束后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估。对于高中生而言,接受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化学劳动教育可以掌握今后个人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所以教学中,要注重项目学习和这一学科的联系,在实践中增强高中化学劳动教育的质量。
一、基于项目学习明确化学劳动实践教育内容
基于项目学习开展高中化学劳动教育,学生需要经历参与的过程,以了解相关知识,掌握化学有关的实用性技能,形成知识的内化,最终将其迁移,呈现项目学习的结果。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项目学习下化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具体内容,从而展开针对性活动。一直以来,高中化学强调应试教育目标,化学劳动教育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实践效果微弱,学生所获较少。因此,要明确化学劳动意识的培养,赋予化学课堂新的内涵,将其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对学科劳动意义形成深刻的认识;其次,项目学习中确认化学劳动技能培养内容。以化学学科为主的劳动技能侧重对劳动技巧和劳动程序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保证劳动活动的规范性和专业性[1]。所以要指导学生在模型制作中懂得材料的选择、流程的设计和操作,以构建系统性的化学劳动思维。另外,还需要注重化学劳动安全和化学劳动习惯等内容的设置,使得学生可以在项目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以鲁科版高一第一章中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内容为例,以项目学习前提,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具体的劳动内容和目标,一方面学生需要主动了解金属钠和氯气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另一方面则需要在项目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熟练掌握药品取用、加热等基础操作技巧。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和实际的劳动生活相连接,通过构建情景,让学生了解在物质性质研究中运用观察、实验、比较以及分类等相关方法,从而掌握物质研究的一般程序,以加深劳动实践的认知。
二、挖掘化学教材中与劳动相关的故事开展教育
化学从现实劳动实践中累计经验,不断试验证明而得出完整的原理,所以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存在诸多典型事例,它们主要以劳动实践中的问题为着手点,然后通过创造性劳动形成了重要的发明。所以基于项目学习的化学劳动教育,在实践中需要充分挖掘劳动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化学劳动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入具有启发意义和实用性强的案例,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化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形成学科劳动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现实劳动需求中的作用,掌握具体的应用程序,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2]。
以鲁科版高二上册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为例,教师需要挖掘相关化学知识中与劳动教育相关故事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思想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创造的价值。然后组织微项目学习计划,向学生揭示侯氏制碱法的奥秘,以加深对化学平衡思想的理解,体会化学原理在劳动领域的创造性应用,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在此过程中需要以劳动故事的发展向学生展示科学家运用化学技术对制碱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实现化学劳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借助项目专题组织化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以项目为前提开展高中化学劳动教育,最终要保证学生可以在项目中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呈现相应的结果,提升个人的学科综合能力。所以需要设计制作项目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在体会劳动乐趣的同时,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使用技巧,明确劳动过程中化学现象的具体原理[3]。因为化学教学中和劳动息息相关的内容大多较为集中,所以在项目实践中可以选择专题活动,系统化地展开指导,通过利用讲解、现场示范、操作、交流探讨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更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项目专题组织中开展化学生产劳动效率教育、劳动安全教育、劳动生产流程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深度,指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知识应用技巧,将其灵活应用在不同的劳动场景中。
以鲁科版高一第二册第三章中的“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为例,将教材内容作为参照,其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物,按照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一清晰的明线来展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贴近。所以实践教学中将具体的知识框架作为着手点,组织课外专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劳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和具体方法[4]。比如组织学生实施“自制米酒”的活动,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和化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饮用食品形成更深入的了解,懂得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化学综合认知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
结语
高中化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是对学科知识的延伸,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这一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项目学习为条件实践高中化学劳动教育,一方面需要确认化学劳动教育具体培养目标和内容,给予学生规范的学习方向,深化项目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教材中挖掘和劳动教育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设计专题化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劳动中化学知识的应用思维和实践技巧,加强自身的化学劳动素质。
参考文献
[1]车苏宏.浅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资讯,2020,18(10):153-154.
[2]潘海敏.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6):111+113.
[3]杨季冬,王后雄.高中化学关键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J].化学教学,2019(04):3-6+12.
[4]吴俊明.从化学素养说起——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化学教学,2017(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