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琚芳芳
[导读] 如今小学阶段在教育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出现对数学的兴趣较低等问题,导致数学成为很多小学生的弱项学科。
        琚芳芳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  441021
        摘要:如今小学阶段在教育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出现对数学的兴趣较低等问题,导致数学成为很多小学生的弱项学科。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活泼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性,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引言
        义务数学教学要求中提出,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方法,还要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解题能力以及思维认知方式,而且要学会思考与解决问题。因此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积极性以及学习数学的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小学生的特点,无法做到真正有效地提高成绩,而经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起跑线,在小学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必修的科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它不仅会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还会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数学同时也是一门十分抽象、晦涩难懂的学科。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方式的一大创新,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大进步,不仅适应小学生的阶段特点,而且增强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以后的合作意识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合作共赢的精神,合作共赢意识已经成为社会上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也成为一个合格的团队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因此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合作精神切实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领略学习魅力,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如果在教学中大量实施的话,可以让合作共赢意识进入小学生的头脑意识中,形成一种习惯,不再以个人的得失为得失,而是关注小组的共同共赢,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关心与帮助他人,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这样的氛围下,数学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教的场面,变成学生所有人学的场面,改变传统的“注重教”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以及小组实践机会,小组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互相进步,学习资料、发言技巧等的共享,学生之间互相支持着一起达成数学目标。同时在学习上,学生不再是单枪匹马、艰难作战,而是一起努力、共同进步的共同体,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也是小组的共同体,这也可以帮助自卑的学生建立起自信,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二、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虽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很大程度的提升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但是在运用的课堂效果来看,取得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小组学习中,小组探讨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不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的领略到数学问题的本质特点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组织形式单一,课堂氛围乱糟糟,没有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理想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本应是多样性的,可数学的本质决定只能以问题作为中心开展教学。数学问题来自现实和数学本身的逻辑,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中,以新教材作为依托,通过一系列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揭露问题本质和总结反思。在课堂上引出数学问题,之后师生一起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合作,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分析以及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反思。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分析
        (一)科学安排合作小组成员
        在数学小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就是组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分配组员,才能保证小组的科学性呢?首先,小组的人数要适当,根据全班同学的总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不能过多也不可过少,研究表明,4-5人是最适合小学生的组成规模。人数过多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混乱,学生会借着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时间聊天,而人数过少又会导致组员之间交流过少,无法充分讨论,同时也会造成小组数量过多,教师不好管理,因此对于小组的数量和组员的数量,都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分配,以保证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其次,小组内部成员的水平要参差不齐,每个小组的成员水平要可以相均衡、科学分配。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具有不同性,所以教师在分配时应该充分考虑,让学习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带动数学成绩相对一般的学生。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小学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很多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相对较低的学习学习,同时可以进行小组之间进行公平数学竞争,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更多的探究意识。
        (二)组内合理分工
        在确定好数学小组数量和小组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后,教师还要对组内人员进行任务的合理分工,一个好的团队离不开好的分工合作安排。在一个数学小组内,要选择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选学习组长,同时在小组内部,也要安排学生进行不同的分工,例如:每周数学课,可以让不同的人轮流当选副组长,表现突出的可以获得总组长试用期一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有负责记录的学生,负责收数学作业的学生、负责发言的学生、负责整理的学生等等,只有内部分工明确,合作共赢,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部分,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而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一系列分析。首先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共赢精神的培养,又针对具体实施的效果进行现状分析,只有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才能有实现小组成员间的数学学习共赢,优化数学教学课堂,因此科学分配、分工明确、内容统一的数学小组具有重要意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6(20).
        [2]范玉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
        [3]介世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