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义建
云南省保山市永昌小学 云南 保山 679100
【摘要】:生态课堂背景下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时效性,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了策略研究,笔者就课堂教学情境的预设,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准确的课堂评价实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 实效性教学情境 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用计划用最少的时间和投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促成服务社会和个人的育人价值需求而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为此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
笔者认为,创设情境,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并且能够很好的体现生活性,同时要在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生活化的数学去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
(一)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能很好的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在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的时候,教师设计的课件为大象在森林中过生日,邀请了许多动物前来参加,让小学生们统计一下都来了哪些动物,哪一种动物来得最多、哪一种最少。 这样一来,统计的知识就渗透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可以对这样的情景加以设计,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带入到崭新的数学情境。 这样让学生的感官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不仅充分体验到了数学中的美,还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对学习数学充满了兴趣。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呢?
(二)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也就是要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所以说老师在情境创设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这样才会让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自发的形成,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有冲动,生发出动态的有价值的效果,最终达成,对知识的探究带来成功的喜悦,会心的微笑,成功的微笑,溢于言表,因有效的情景创设让学困中的孩子走出知识盲区,让他们很好的体验了情景创设带来的快乐。。
(三)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如果很丰富的话,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思维敏捷,而且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因此在数学课堂中,他们有着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他们发现很多的问题,就是从生活当中来,在孩子开心玩的当中,就有很多的问题在里面蕴藏着,情境创设生活化实际上是让我们的数学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所以说情境创设生活化,实际上是让我们的数学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自然有机融合!
(四)情境创设应重在训练思维
数学的情景创设,其实它是有水平要求的,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中,为了要解决某一个相对难一点的知识,如果按传统的方法来进行解决有困难,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对于教学难点,没有知识框架做支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我们把这个数学难点移植到数学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中,活动中慢慢消化,最终内化知识难点,让问题顺利解决,此过程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们的合作学习,他本来就是个互帮互助的过程,共同成长的过程,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这种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长期磨合,他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小组与小组合作之间无形当中也是一种竞争,同学们很自然的发现合作学习重要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做,可以防止合作流于形式。
(一)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现在仍然存在老师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有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现象,至于学生合作学习,是处于忙而乱,而且是非常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状,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机会,学生自然就处于被动学习,懒得思考的教学窘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破坏了合作学习本来应该达到的预期,其实这样做老师越发的辛苦,而且没有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属于固步自封。所以说,在学生合作学习这个问题的研讨中,笔者认为,应该让授课教师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要领,举例说,合作讨论前,我会把学生进行分组,先独立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互相的交流,其他组员认真倾听,并讨论,形成本组交流的最终意见。最终全班交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将会大幅提升,学生也因此在交流中、在思考中、在合作中慢慢成长,这样就会促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现变成可能。合作交流时,教师的适时指导与精准调控很重要。因为合作过程中,情况多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假如授课教师不能相机融入到讨论中,就会导致忙而乱且低效。关键时教师相机要对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研判,重点找到学困的合作小组,此时教师参与其中,对他们交流中学困的知识点随机引导,排除疑惑,以问题为导向继续交流,直至正确结果呈现,此过程意在帮助学困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去发现概念间内在的规律。
(二)精准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
一堂数学课的合作学习的机会得把握契机,什么时候组织合作学习方能有效,这点很有技巧,如果拿捏不准,我们的合作学习难度太低,学生没有兴趣流于形式,课堂效果平淡。反过来,如果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点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没有任何头绪,他们的积极性将受到很大的伤害。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的组织,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因此机会的把控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想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那么不断更新观念,加强理论素养,便是当下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必修课题。在反思中认为,只有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合作的氛围,精准把控合作交流契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动中,成长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有效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全面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升,全面实现莘莘学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强梅.初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137.
2.王昀.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1.
3.林秀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