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福
贵州省从江县宰便镇友娘教学点 557404
摘要:趣味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思想之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当中,使用趣味教学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来。本文主要探讨了趣味数学法在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实践当中的运用,以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实践
前言:
趣味教学法指的是以学生的心理作为教学的主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的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探索,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趣味教学法也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在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当中运用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教学方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选取的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实际需求相统一,否则教师的教学方法就会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导致数学教学的效果降低。趣味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方法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趣味教学方法十分适合低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针对性。多以谈话型、讨论型、讲授型为主,在教学中缺乏创新。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毫无生机,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农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了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重视,如何提升农村小学数学低段教学质量,也成了目前人们所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我国新课改的提出与具体实施,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数学内容的教授,同时还需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在教学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开多样化的小学教学。教师还应当注重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选择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的课堂当中,积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还需要去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比如小学低段学生他们的天性是爱玩,在课堂当中总是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选择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方式,这样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
二、趣味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实践当中的应用策略
低年级儿童对于身边的事物都存在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可以采用具象化的方式进行认知,而且在认知过程当中很难长时间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小学低段的学生在学习起数学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小学低段当中正是奠定学生学习基础的过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有效地提高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采用故事引导的方式,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
低年级小学的学生在日常十分习惯听故事,他们对于听故事的喜爱程度可以和游戏相媲美。很多家长都反映低年级的小学生会在日常吵着让自己讲故事,并希望在自己晚上睡觉之前有父母的晚安故事。这是由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年龄比较小,在听一些童话故事的过程中,能和故事当中的动物植物甚至事物进行对话。学生在听故事时也能够学习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在生活当中能够明辨是非黑白。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导致很多父母都外出去城市打工,农村当中有很多留守儿童,在这些留守儿童当中不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小失去了很多与父母共处的时间。
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故事引导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穿插到故事当中。故事引导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听故事的欲望。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的教学情境,并将计算融合到故事当中:公园中举办世贸大会,有一只小松鼠贝贝打算去买大松果,一共买了12个大松果,在回家的路上,小松鼠吃掉1个大松果,之后又弄丢了4个大松果。小松鼠贝贝回到家门口后,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吉尔,他热情地送给了小松鼠吉尔6个大松果,那么小朋友老师想问问你们,小松鼠贝贝手上还有几个大松果呢?这样将计算融入故事情节当中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构建出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加强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不仅对周围事物有着浓烈的探索欲望,同时还具有十分强烈的动手操作兴趣。在教学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同学在下课后,经常围在一起动一动这里,摸一摸那里,这是因为小学生想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去探索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的原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小学低段学生的这一特征。数学教材当中有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是需要通过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才能够完成认知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去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画一画、剪一剪,在纸上画出人民币的轮廓,并剪下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币值人民币的特征。学生在认识了人民币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组织一个小游戏,在讲台上卖各种文具用品,例如铅笔一元一支、铅笔盒8元一个、橡皮0.5元一个、课外书12元一本等等,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人民币道具去购买文具。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能够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认识到了不同的人民币,另一方面还有效的加强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人民币都是道具,不可拿出教室在外面乱花。
(三)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点燃课堂的趣味性
很多农村教师当中已经安置了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设备,但是由于农村数学教师不会操作、不会制作PPT,导致这些设备逐渐被搁置了。农村数学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能够给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带来不可思议的全新变化,所以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综合素质和使用多媒体的能力,真正地把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图形运动轨迹用动画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现到学生面前。学生也能够更轻松、容易的理解这一抽象的知识内容。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的激情和探索欲。最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优化教学的效率。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它又是小学阶段一门十分基础的课程,它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所以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积极的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去迎合小学地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趣味教学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还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才能够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农村小学生最后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栗阳波.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神州,2018,(2):129.
[2] 狄云雷.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J].学周刊,2018,30(3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