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刘瑛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刘瑛
        蓬安县巨龙镇中心小学校 63785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而且学生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课堂准备创设生活化情景
        一堂好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只有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恰如其分地选择生活化情景,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要想好如何使生活情境的融入发挥其实际效果,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中的重难点,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以及生活化情景的选择。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以及生活状态,为生活情境的选择与设置奠定基础。最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熟悉、内涵丰富的生活情境,并适时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图片:动物的、花卉的,生活中的物品、建筑物模型、数字卡片、几何图形、京剧脸谱等,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非轴对称图形挑选出来,使上课时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加生活化、形象化。
二、课堂引入创设生活化情景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精心准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循序渐进地引入。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引入用多媒体演示三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胎(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同学们会兴趣十足地猜着谁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达成共识。从鲜活的生活化情境中,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三、解决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情景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使用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加以解决,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达到融会贯通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学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基础训练之后,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综合练习,投影出示旅游价格表,让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然后根据选择的地点算一算自己的家人外出旅游需要多少钱?
        上海一日游 每人286元
        南京、苏州、无锡五日游 每人645元
        曼谷三日游 每人1888元
        西藏拉萨五日游 每人4385元
        香港、澳门三日游 每人2198元
        这样利用现实生活案例,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算算家人共同外出旅游需要多少钱。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旅游路线,更容易激起计算的兴趣,同时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利用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数学问题的本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小明,小张和小胖3人3天喝了3桶矿泉水,照这样计算,9人9天喝几桶矿泉水?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要知道1人1天喝几瓶矿泉水,不然很容易得出9人9天喝9桶矿泉水的错误答案。再比如:小明的爸爸开了一个小卖部,一天一个陌生的叔叔拿一张50元钱到小卖部买了20元的一包烟,小明爸爸找不下来,就找隔壁邻居王阿姨换了5张10元的零钱找给那个人30元,过了一会儿王阿姨给小明爸爸说刚才的50元是假钱,爸爸听了又陪了王阿姨50元。问这次买卖活动中小明爸爸亏了多少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试错,认清了数学问题的本质。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融合生活案例和真实数据,选择贴近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营造生活化场景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环境,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比如针对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教师可以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游戏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时,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8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
        其次,在进行数学生活化学习环境的营造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开展小组式的生活化教学,在互动过程中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比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对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知旋转、平移,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简单图形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位置。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时,先用动画演示“小蚂蚁爬树叶一圈”,然后用手摸长、正方形学具一周,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确了周长的概念。
         综上所述,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必须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考虑数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活动轨迹,充分挖掘数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后期数学学习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