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习惯养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刘诗颖
[导读] 小学低年级教学是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
        刘诗颖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535400
        摘  要:小学低年级教学是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重视起来,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以下首先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习惯养成意义,随后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情境感知水平三个方面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习惯养成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素养;习惯养成

        在以往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将教学重心放在了知识灌输上,在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观意识的得不到有效发挥,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新时期下,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一、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习惯养成意义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阶段,扎实的基础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正因为学生并未学习过多专业的文化知识,因此在教导过程中也更加轻松、容易。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习惯养成可以切实推动其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习惯养成策略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从以往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逐步向系统知识学习转变,这正是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期。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对于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也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它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1]。例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来辅助教学,首先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当他人在回答问题时,应当认真倾听,不能打断别人,轮到自己回答的时候,方可站起来回答问题;当发现别人有错误时,可以做小老师予以其相应的帮助。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细心。同时,在作业书写方面,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且保证字迹整洁、规范。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其中讲解到竖式计算时,要求学生将数位对齐,用尺子绘制出直线,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学生作业的整洁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答题质量和效率。

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起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它将影响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二)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是必要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时,才会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之中,从而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来说,正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渠道,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需求,对学生予以正确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数学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即自主预习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钟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知识经验,试着归纳时、分、秒之间的内在关系。当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教师则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展开探究,这样才能够保证探究效率。当教学结束后,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解答,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情境感知水平
        小学低年级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时期,年龄较小,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而情境教学正好能够将原本生硬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对学生情境感知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个3d场景,其中涉及到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场所,如超市、电影院、学校以及医院等,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方位。随后,让学生细致观看该场景,教师则把握时机,抛出引导性的疑问:“晶晶和小伙伴们刚看完电影,想去一趟超市,她们该怎么走呢?”以此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情境感知水平,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重视起来,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收获丰富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情境感知水平三个方面出发,以此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则能够更加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校. 重视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教学为例[J]. 福建教学研究, 2015, 000(005):14-14.
[2]周奕. 良好习惯是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 000(011):70.
[3]李晓呀.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 000(003):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