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 刘军仁 张玲翠
[导读]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品行或学业方面呈现严重偏态的学生。
        刘军仁   张玲翠
        陕西省凤翔县彪角镇三岔小学 721400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品行或学业方面呈现严重偏态的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被我们教师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在使学困生转变不能加压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减负与增效的统一?自己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教师要做叶的事业,为学困生撑起教育的蓝天,使学困生在明媚灿烂的阳光下增效。
一、端正思想,转化观念。
        作为数学教师也必须树立起学困生“可转化观”。学困生这一名称中最深刻、最关键的含义“转化”,“转化”是本质。我们如果把成长中的青少年比作大花园里的花朵,学困生就像是受了虫害的花朵,他们处在人生最宝贵的时期,对未来,对世界充满了幻想,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有方,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播撒到他们的心灵深处,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前进,使其对人生与理想重新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感情,一旦转化过来同样是一朵芳菲的花朵。
二、捧出爱心,体验温暖。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他们并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热爱他们就等于塑造他们,而厌弃他们就等于无异于毁坏他们,可见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著名心理学实验——“期待效应”表明,被随意引入名单的学生,之所以在短期内有了很大的进步,是由于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由此换来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情感交融而促成的硕果。与学生进行“以心里换位”换来了心理相容,以师爱赢得了生爱,使不少学困生得到了转变,从而呼起他们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多,其实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较好的效果。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会怎么预习,我曾采取由扶着走到放开手的方法:一开始每次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然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圈圈点点。这样,通过预习,学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时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中心,提高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因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课前可以先做。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前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回家搜集民间的各种剪纸,古戏剧人物的脸谱等,然后再认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第二天,学生都把自己搜集的作品带来了,结果,上课时,并不需要教师解释,学生已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为新授扫清了障碍。
四、根据教材,减小梯度。


        数学课上将一些联系不太紧可以分割开来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小台阶”,减少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如教学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第一课时安排教学分数、小数互化及取近似值计算,我便将内容调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分数、小数互化,灵活运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计算,第二课时取近似值计算及综合练习。这样处理使第一课时原来的内容少了一些,在学困生看来有矛盾关系的知识点分开(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把小数化分数计算与允许取近似值可以将分数化小数计算),有利于让学困生巩固灵活运用小数和分数互化计算的方法,避免了一些知识的相互干扰。结果,效果良好。
五.充当主角,上台“多唱”。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同唱一台戏,而且,戏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是配角。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情况下,教师讲不如学生讲;教师教不如学生教。让学生真正参与互动,投入到学习中,就能促进思维,促进理解,促进记忆。例如在教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概念时,我组织了一场竞走表演赛。教师数秒,两个学生上在相同时间内竞走。然后讨论:谁快?为什么说他快?是不是走的路程多的人就一定快?学生通过比赛→讨论→总结,理解了什么叫速度、路程、时间。整节课,从头至尾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稍加点拨,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我觉得在课中经常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好方法。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学困生也不例外。当他们举着手,嘴中大叫着“我”“我来”,甚至把他的手塞到你的鼻子底下时,应善待他们,让他们有上台唱戏的机会。其实,思维的火花,常常是在一瞬间产生的。当一段表达的激情被一次次以所谓的纪律压制下去,或是规规矩矩地举手,等了老半天才起来回答。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把想讲什么给忘记了。所以,讨论法是善待学生“插嘴”的好方法。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学生互相启发、互相纠错、互相补充完善。所以让学生充当主角,上台多唱戏是转化学困生又一有效的方法。
六、挖掘趣味,增强实用 。
        无论是概念背景或例证,还是应用题内容的选择或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道“猴子分桃”的应用题远比“制造拖拉机”更受学生欢迎。鉴此,我在教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给学生一张居室平面图,让学生帮助住户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在教约数、倍数时,让学生分乒乓球:把12个球放在若干盒子中,使每盒数量相等,有几种放法?在教应用题时,补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做小当家。这样一来,学习内容既有趣味性,也有实用性。对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一种吸引力。教师不用强迫他们,好奇心已使他们开始积极思考了。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也并非一件易事,但只要我们有爱心、有信心、有恒心,多方努力,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在蔚蓝的天空下大胆地说声:“我能行!”。朋友,伸出你的臂膀让我们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