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归于生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张永德
[导读] 一直以来,应用题都是广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所在,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
        张永德
        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第一中心小学
        摘要:一直以来,应用题都是广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所在,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较差,导致学生解应用题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直接影响了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及效率,更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故而对应用题教学优化及改善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归于生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引言
        对于小学来说,应用始终是每个小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但它是应用效果和小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生活的能力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以便他们能够充分地进行培训并灵活地工作。应用问题的方法不仅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类型,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喜好和兴趣进行综合分析,以制定更现实的解决问题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承诺。
一、小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常见问题
        (一)逻辑思考能力不强
        数学是一门强调科学逻辑的学科,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考能力,利用已知的信息进行列式和计算,准确接触问题答案。然而小学生逻辑思考能力不强,他们在面对数学应用题时往往是一片茫然,即便理解了题目意思也不能通过逻辑思考进行正确列式和计算,导致解题出错。
        (二)审题解题不认真
        很多小学生都存在马虎大意的毛病,在解数学应用题时经常出现审题不认真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在教师指出错误后立即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是之后在解题时依旧会因为马虎大意而犯错的现象,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解出数学题。例如学生在正确列出解题算式后,因为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不能正确解出答案。
        (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认知和经验更多来自于生活实际。然而在实际应用题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这就使得学生无法调用仅有的认知经验,对应用题正确分析,影响了审题的效果。其实,应用题是对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模拟,联系实际生活讲解应用题,能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正确梳理,从而提升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应用题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采取合理的方式将两者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的重要性与解题难点
学生既没有智力能力也没有社会生活经验,他们的智力和智力内容缺乏必要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懦弱无能,容易受到困难内容的影响。应用标题中往往有大量的文字和数据,但真正有意义的部分却很小,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容易混淆学生的整体思维方式,并考虑到应用问题本身的意识形态方面。同时小学生的逻辑薄弱,问题本身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抽象属性。没有合理的方法,根本无法保证对问题的控制,这可能会在解决问题时造成影响。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归于生活的策略
        (一)要坚持从数学生活化的角度上出发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且生活中也是存在着大量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从数学生活化的角度上出发,不论是从教材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自身角度来讲,都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做好数学知识的导入工作,帮助学生理解好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某店家的食品宣传单,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说出上面存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就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任意两种商品来进行计算。在这种应用题的影响下,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应用题
        应用题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题型,可见,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相关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找到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素材,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助力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准确、快速梳理。例如,教学“路程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相向、相背、相遇。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每天从家出发到学校上学的情形为素材,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并为学生布置体验作业,让学生用最均匀的速度,从教室门口走到校门口,记录走了多长时间。如果知道教室门口走到校门口的距离,让学生算一算自己的速度。再试一试,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从学校门口走到自己家,需要多长时间,并计算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如此教学,学生非常感兴趣,且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引入和创设生活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与生活实际内容密切相关,所以在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多地引入和创设生活应用题,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相关应用题的语言表述和解题方法,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很多知识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分数乘除法,还是位置与方向,又或者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对于这些知识内容,教师都可以创设或者引入相关的应用题,先让学生自由思考、探究和解答,再根据学生解答情况做出相关指导,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解答,最后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具体讲解。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是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受限于自身年龄,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仔细程度都相对比较低,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思维和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并结合具体状况分析原因,进而寻求具有针对性的策略。笔者认为,联系生活实际、重视互动沟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题能力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永燊.应用题生活化彰显数学活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32.
[2]甘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92-194.
[3]杨化芹.把握生活的钥匙——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06):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