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视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肖祥雁
[导读] 本文就多年年来从事数学教学的收获与困惑谈谈体会。如何重视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肖祥雁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442714
        摘要;高中数学是广大高中学生高考的痛点,也是高中数学教师饱受社会诟病之处,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有它自身的特点、体系和规律,本文就多年年来从事数学教学的收获与困惑谈谈体会。如何重视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落实双基
        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增多和深化,数学学习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严重偏科的现象。特别是对于二类高中的学生,他们入校时基础就一般,如果不及时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他们会对数学越来越厌烦,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而,对这部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那如何重视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学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少数学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他们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现在的学生大都喜欢上网,喜欢计算机,喜欢玩手机,而学好数学是学习高深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一个计算机专家首先应是一个数学家,以此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事实上,只要学生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开门造车,注重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有些学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开门造车”,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
        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

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学生强化课前预习,设计好预习课案,这样可以有的放矢,掌握本节课的要点与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可以达到“笨鸟先飞”。
    四、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定义更为精辟,体现了对数学研究对象的新认识和新的界定,使超现实的形式与关系也正在成为数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数学基础知识不再局限于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等,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也界定在基础知识之中,它是显性知识中蕴涵着的隐性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思想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显得更为重要。能力提法上,在原来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能力培养要求。强调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获取数学新知识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发展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并希望能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高中学生数学能力差,数学核心素养基本不具备,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通解通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建模”能力。
    六、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部分学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他们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她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17;5
[2]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探析 》 网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