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浩飞
河南省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477150
摘要: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化学属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不但肩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使命,同样也承担着渗透德育教育的辅导任务。化学教学期间,依托化学学科所具有的优势特点,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以此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前言:德育教育属于新课改重点强调的内容,新课标同样做出明确要求,开展教学期间,不但需做好学科知识内容的教授,同样需重视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高中化学教学阶段,通过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基于化学内容为主开展德育渗透,可以保证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理解知识内容的同时,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化学综合能力与道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挖掘人文资源,塑造高尚人格
高中化学教学阶段,教材中涵盖相应的人文资源,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对此类资源加以充分关注和重视,运用此类资源,培养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使“高分低能”的情况得以有效避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关于高中化学绪言,就有关于美国化学成立100周年大会,美国著名化学家西伯格教授的讲话:“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同时,可结合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关于化学方面所具有的成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可对教材所涵盖素材加以有效运用,如牛胰岛素分子模型等,同学生有效交流互动,以此促使学生人格得到有效升华。又如,关于“合成高分子”一课,阅读章节中的“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一施陶丁格”内容,了解其对科学的追求以及探索精神,进而对有效渗透德育,以此培养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和科学精神。
2、借助化学实验,提高思想意识
化学实验属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构成,为化学研究所运用的重要方法,对化学教学和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开展教学期间,教师可借助化学实验,融入环保、社会责任等观念意识,向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对化学污染做出充分了解,以此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思想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关于“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实验最终所得到的乙酸乙酯存在多种用途,避免造成浪费和污染,以此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实现德育有效渗透。
3、培养崇尚科学知识,拒绝伪科学意识
高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对知识进行教授讲解期间,可融入辩证唯物主义观思想,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知识,拒绝伪科学的优秀意识。比如,关于烷烃、烯烃、炔烃的同系物、烃的衍生物——醇、酚、醛、羟酸、酯的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进行对比,使学生对物质存在的共性、个性所具有的关系做出充分认识。又如,高中化学中,关于元素周期律同元素周期表所具有的关系,单体同高聚物所具有的关系等,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并了解到量变到转变的自然界规律;关于卤素、氮以及钠等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以及极性分子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之中事物存在的相互联系以及制约关系;关于硫化氢、钠处于相同条件情况下燃烧产物分析,1,3-丁二烯跟溴之间的化学反应,各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化学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的思考谈论,使学生了解到变化的根据主要为内因,变化的条件则为外因,外因则需基于内因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形成等知识的教学讲解,使学生了解到矛盾对立存在绝对性,矛盾统一则存在相对性,且双方互为存在条件,且适宜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换。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知识,拒绝伪科学的优秀意识。
4、合作探究学习,培养集体精神
高中化学教学期间,实验教学中,多以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开展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均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比如,分组实验教学期间,学习小组每名成员均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完成实验步骤流程的正确设计,并对药品用量做出精准称量,对试验操作加以严格标准规范,对实验数据采取仔细准确记录和科学分析,确保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和合作默契。如此,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并促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强化探究能力和意识,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以此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教育定法,德育教育应当因地制宜、因生而异,对各类资源加以灵活有效运用,使德育教育可以得到有效渗透。德育不可忽视,同样不可过度重视,避免对教学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本末倒置的现象。高中化学教学阶段,教师应对德育教育予以充分关注,对德育进行有效渗透,保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沙丽丽.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00058-00058.
[2]徐晓东.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5(3):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