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命创造活力,内化学生音乐素养——民歌《茉莉花》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秦凝艳
[导读] 音乐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其独特的魅也就是力就在于富有无限的创造力。其广阔的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展现了艺术强大的生命活力。
        秦凝艳
        无锡市钱桥中学  江苏无锡  214151
        摘  要:
        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音乐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尽情绽放才能,激发出学生的生命潜能,能够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发展美,培养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增强音乐艺术创新发展的生命活力,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生命 实践 体验 感悟 音乐素养

        音乐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其独特的魅也就是力就在于富有无限的创造力。其广阔的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展现了艺术强大的生命活力。教师要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在教学中营设学习情境,开展音乐艺术的探索创新活动。以音乐创新引发学生的生命需求,唤起创新意识,激发生命潜能,实现生命与音乐的共鸣,促进生命发展,体现生命价值。
        例如在民歌《茉莉花》的教学中,以图片、视频等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美好的生活情趣渲染生命情感,引导学生跟着轻轻地自由地哼唱,营造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实践体验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样营造的学习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内在需求,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轻松、高效地发展。接着,把学生分组,两两或几人一组,进行音乐的探索实践、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且让学生可以一起合唱,降低表演唱歌的胆怯和紧张,有效放松心态,增强他们唱歌的自信心。通过学生互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引领、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创建了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实践、探索、体验的氛围和环境,良好地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发挥了集体优势,并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集体主义思想。
        接下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让组内的学生开展探索和尝试活动,进行具体的实践、体验。比如唱的方法和形式。唱的慢、唱的快;轻唱、重唱;有感情的唱、冷漠的唱;男声、女声;用力的唱、轻声的唱;有力的唱、懒散的唱;大声的唱、小声的唱等等多种表达方法来感受对比,进行审美认知,获得感悟和发展。通过不同方法的演唱让学生探索、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有效表达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素养,这也是对音乐感性认识,具体认知,以及进行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过程。经过对各种不同形式演唱进行聆和感受,进行审美讨论,通过交流,改变,再次探索实践,不断尝试,最终形成共识,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歌曲演唱形式。这种导向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探索实践有目的,有任务,有内容,活动有序高效,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茉莉花歌曲演唱形式的热情探索,而且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体验,有效掌握了茉莉花歌曲演唱的正确表达方式,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所以,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音乐和情感上的共鸣,容易对茉莉花演唱的表现形达成共识,对如何唱好茉莉花,怎样唱好茉莉花?学生有感性和深刻地认识。
    其实对茉莉花各种不同形式演唱的实践探索,也是对演唱茉莉花歌曲的一种创新探索过程。通过这种创新探索,学生进行感受对比,审美认知,从而正确的掌握茉莉花演唱的科学有效的表演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按组的形式分享、交流演唱茉莉花的技巧、方法,并进行演唱,让学生一起欣赏、感受并学习。这种方法拓展和促进了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总之,通过具体的实践体验感受,学生明白了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音调的高低,以及有感情和没感情的演唱对歌曲渲染的不同效果,并能很好的演绎出这首歌曲所表达出的旋律以及情感,培养了学生音乐素养。
一、营设生命课堂,焕发创新活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彰显学生的个性,就为学生进行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机会。

所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挥就是学生对音乐进行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师生互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展。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唱歌曲,同时以各种形式的唱法让学生对歌曲去创新,能够拓展和延伸其他的歌曲,使创新的生命力无限发展,唤起了学生的对歌曲的创新的生命活力。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和赞赏性评价是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创新的阳光、雨露,滋润着并增强着学生不断创新发展的生命活力。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出不同的见解或想
法,把创新的种子埋入学生心田,并得以萌发生长,通过铺设肥沃的土壤使创新焕发生出命活力。
 二、通过生命实践,激发创新潜能
        对音乐进行实践探索是学生每个生命的亲身体验,以及独特的生命体验,或独特的创新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和艺术的演绎能力。一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究学习。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探索和体验,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塑造他们的创新发展意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探索、实践和发展,通过学生自由的充分发挥,可以激发出他们的生命潜能,促进他们的充足发展。开展实践、探索和体验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挖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演绎能力。而且,通过实践体验,把音乐素养有效地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认识层面,促进生命认识的发展。而生命认识又促进了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潜能,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得以深化和提高。
三、深化体验感悟,促进创新发展
        在实践、探索和体验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体验并获得感悟,实现认识的发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醍醐灌顶,走进音乐艺术的一番新的天地,感悟和领悟其内在的无限魅力,实现生命升华,促进生命发展。深化体验感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音乐艺术表演的正确有效的形式或方法。
        比如让学生尝试和体验用不同的音乐方法或方式来表达同一音乐,哪一种更准确或效果更好?学生通过演唱、交流、聆听或欣赏等方式,来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学生非常容易判断出哪一种方法或方式更加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准确、更加有效,并进行归纳、总结,重新编排或修改,再去实践探索找出更完美地演绎音乐方法,对音乐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使感悟得以升华,有效地促进认识的发展。
四、创新肢体语言,绽放音乐魅力
        在演绎歌曲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伴随着一定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带有共性和个性特。对个性而言,肢体语言要符合演唱者的个体特色。比如男、女的肢体语言是有区别的,女的肢体语言要优美,男的肢体语言要潇洒。女的肢体语言可以加入一些美妙的舞蹈动作,让女性体型、姿态、韵味、风格更加优美、动人、风情,充分展示歌曲的特色和涵义;男的肢体语言则不同,可以表现为粗犷、简单、雄壮有力等等,表达出一种气势或营造歌曲的特色情境。
        例如,《茉莉花》歌曲中“摘一朵戴”,女的演唱可以加上戴花的优美动作,这样通过肢体动作,就可以将故事情形演绎出来,把欣赏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所以,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可以营造情境,欣赏者或观众用自我的想象力丰富了艺术表现的生活情节,提升了艺术表达力,增添了艺术无穷的魅力。通过对肢体语言的设计和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了不断发展的创新思想,并且有效地塑造了学生的艺术情怀,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建立一个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实践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的、身心愉悦的、真实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能动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获得丰富、深刻的感悟和认识,并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绽放出艺术独特的魅力,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