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荣
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初级中学 陕西省西安市710600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布置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课后提高的平台而不是成为学生的负担,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众所周知,作业对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反馈作用不可替代,如何设计符合学生水平和课标要求的作业,并能有效利用作业这一工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主要概括了初中物理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 初中物理 作业布置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物理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科目,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另外物理作为中考科目,是学生升入更高学府继续学习的必考科目,通过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建构物理观念,形成物理核心素养,最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我所在地区的一些学校在物理作业的布置上存在严重的问题,现概括如下:
(1)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
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总是全班统一作业,统一要求。实际中这样的作业完全无视学生自身的差别,让不一样的学生做完全一样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 “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统一”作业,遏制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不符的。
(2)作业量太大
许多教师错误的认为,要学好物理就得大量做题,认为题目做得越多,物理成绩越高,实际上根据有关研究显示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总是正相关的,在一定的题量下,针对上课所学的知识点,布置合适数量的题目确实有利于物理成绩的提高,但若超过学生所能接受的量,便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作业的质量,反而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不良的影响。实际中,很多教师要么依靠现有的试卷,要么利用辅导资料直接布置作业,如“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这套卷子,或完成某本资料的多少页到多少页。”这样的作业布置很少有教师的设计和思考,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作业形式单一
物理是一门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更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他们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关注学生答题的能力,毫不关心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导致教育出大量的“高分低能儿”,这与素质教育的理论背道而驰。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作业形式单一, 所有的作业都是做题,不管是实验还是实践都变成了题,这种作业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为了布置具有实效的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作业,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了符合课标的要求,我觉得学生的作业应该一改过去只有书面作业的做法,提倡设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同时也能给不同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以下这些物理作业:①小实验;②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③物理体验;④小制作;⑤小发明;⑥收集有关的物理资料。
在教学实践中,我就物理作业的布置进行试验,如学习了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能》后,我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①观察家中的电能表;②给父母讲解电能表上数值的含义;③读出你家一个月所消耗的电能,并计算出你家一个月所花费的电费;④将家里消耗的电能换成焦耳做单位,数值是多少;⑤你能想办法测量出你家空调工作一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吗?
(2)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教学中始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作业应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如开办“作业超市”,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等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物理能力都得到展示。如学习了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能》后,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1.观察家中的电能表,并给父母讲解电能表上数值的含义(基本);2.读出你家一个月所消耗的电能,并计算出你家一个月所花费的电费,将家里消耗的电能换成焦耳做单位,数值是多少(较难);3.你能想办法测量出你家空调工作一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吗(很难)?在以上作业中,基本题目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应该做的,较难和很难的题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挑战。
(3)、教师要对作业进行设计,作业量要少,题目要典型
对于每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明确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分别是什么,然后针对以上各点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重点突破,这样既节省学生的时间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老师的崇拜感,另外,还可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节约时间。例如在学习了九年级物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后,我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难点是“在实际电路中如何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并将规律应用进去”。易错点是“在串联电路中,判断电压表测量谁的电压”,易混点是“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而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为了突破以上几点我专门设计了以下几道题目进行练习:
1.下列关于电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突破“易混点”)
A.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B.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C.电路中有电流,则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D.电路两端有电压,则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2. 在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是3V;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5V,则S2断开时,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突破“重点”)
A.2V和3V B.3V和2V
C.2V和8V D.2V和5V
3.在如图2(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2(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突破“难点和易错点”)
A.4.8V, 1.2V B. 6V, 1.2V
C.1.2V, 6V D.1.2V, 4.8V
4. 如图3所示.开关S闭合后,将电压表并联在ab处时读数是0V;并联在bc处时读数是6V,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其电路故障是( )(突破“难点”)
A. L1灯丝断路 B.L2灯丝断路
C.电池耗尽无电压 D.L2灯丝短路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布置提前设计好的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作业,才能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才能让学生爱上做作业,才能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所以“优化作业布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值得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思的问题,更是每一位教师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智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中钱江。《实践型作业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年第9期:54--55,2006年9月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网络资源:《改革初中物理课外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业优化设计》、《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作业观》、《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作业》、《浅议如何有效地布置批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