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 王翠连
[导读] 本文结合目前的数学复习现状,了解小学数学复习也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分析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
        王翠连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262300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的数学复习现状,了解小学数学复习也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分析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抓住数学知识点,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引言
        数学复习课中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包含不同的课型,比如习题课、讲评课、专题课。因此,整个数学复习课程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大部分的复习课题都是一致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为目标。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时需要注重抽丝剥茧,深入了解数学复习的本质要求,在深加工的过程中积极构建高效数学复习课堂。
        二、复习课教学现状
        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学习难度高。如果只关注新知识的学习,无视后期的复习,就会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较浅显。复习课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学生旧有的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复习课改革与优化的重要性,在开展各类教学观摩交流活动时,也很少有教师会以复习课为基础,积极展示这一课型,最终导致教师的复习教学经验少。
        对于数学复习课来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必不可少。复习课需要突出核心问题,关注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重现。首先,有的教师没有把握数学复习课的本质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知识点的梳理,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点非常零散和单一,无法从本质上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串联的能力较差。
        其次,在引导学生复习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忽略了对新现象的分析及研究,导致学生的数学复习课程只能够以简单的记忆为主。个人的知识层面和思维层面较低,缺乏主动掌握和自主创新。最后,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前期的预设,忽略了后期的生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最为关键,不管是复习课还是新的授课,都需要抓住这一环节。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比较片面,因此非常被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的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培养。
        三、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注重知识点的串联
        目前,小学数学复习课程质量不容乐观,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数学教师忽略了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没有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作为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知识点串联非常关键。为了实现高效复习,教师需要从基础着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串联知识点为重点,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尽量避免学生出现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回忆不同的知识,找到自己的思维节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比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问学生,“老师现在想养几条金鱼,需要买一个金鱼缸,那么大家认为哪一种材质的金鱼缸更加合适呢?”。有的学生会说玻璃或者是不锈钢,教师就可以再问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大家可以想到哪一些知识点呢?”学生会说“我想到了金鱼缸是长方体,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和12条棱”。

教师就可以在表扬学生后适当的进行拓展,问学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和棱长总和的计算方式,大家还记得吗?”。这种设置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串联不同的知识点,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复习效果也有明显的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单纯的知识学习比较枯燥及乏味,但是如果能够设置相应的情境,就能够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和形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主动的跨入复习情境中,提高个人的复习能力和素养。
        (二)梳理学生知识网络
        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是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及梳理则是核心。要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梳理个人已有的知识,形成完善的逻辑思维结构。其中知识点的总结非常重要,教师应该以统领知识脉络为重点,打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复习新旧知识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以及延伸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优化和升级个人的逻辑思维框架,掌握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
        比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面图形面积时,教师则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起个人所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梯形。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最先想起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很多学生会说长方形。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为什么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长方形呢”。学生会说因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为简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着手,让学生自由分析,自主记忆,了解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多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梳理个人的知识网络体系,最终的复习质量和复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挖掘知识源
        为了帮助学生透彻全面的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数学知识语言,拉长学生的思维链条。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来源的重视度较高,这一知识点点直接关乎学生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为了让学生认清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主动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及外延,教师需要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实现再发现和再创造。
        比如在复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时,教师需要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问学生100等于1%吗?很多学生会得出肯定的回答。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继续问学生,为什么电视广告中会说“这是100%的纯牛奶”,而不是说“这是1的纯牛奶”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复习策略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数学知识点的思辨过程。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意识到百分数和整数、分数之间的区别。学生可以形成完善的逻辑结构,拉长个人的思维链,进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综合对比及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真正意识到数学复习的奥秘及意义。教师也需要关注自身的价值,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及广度,确保复习课堂的质量及效率。让学生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之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及不足,主动实现查漏补缺和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黄娟.如何提高潜能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17):157-157.
        [2]柏义伟.把重新组合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00(004):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