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峰
广西省玉林市容县县底镇中心学校 广西 玉林 537514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并且要善于倾听,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内容和质量。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引言
在小学学习的各个阶段,新课标不断地深入发展,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在课堂上提问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班级内的学生,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智力。
一、数学教学小学生课堂提问现状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已经能够认识到学生课堂自主提问的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普通课堂教学形式,因而需提高重视度。然而,根据教师的普遍反映,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问的引导形式相对机械化。究其原因,学生受年龄思维约束,并不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有很多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流程的重点问题始终是教师提前预设,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回答,最终由教师评价。但这种教学流程使学生的想法、看法与观点等受有限教学时间被约束,难以在教学期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问题设计与课程知识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提问时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所谓的科学性就是问题的设计要能够依托课本教材内容,要能够体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来设计数学模型,简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解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往往能够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教师要在问题设计环节增加解题方式多样的问题,这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解题方式。小学生基本上建立了数学知识体系,对于数学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与课程知识联系紧密的问题能够使得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设计的提问要有现实性
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众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为此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是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能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春游问题,全年级一共有122名学生,需要乘坐3辆汽车,每辆车装载的人数不可以超过45人,请学生对于每辆车的人数进行分配,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则是老师将数学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分析,并列出解题式,只有到运算这一步的时候,才会请学生参与计算出答案,课堂的枯燥乏味,会影响到数学的教学效果。而我们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则可以让学生将小汽车模型摆在课桌上,请同学们亲自演示,并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在一旁适当地引导,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帮助他们从中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的作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众所周知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辅助教师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通过思考来体会、领悟知识。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注重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合理设计,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他们拓展思维,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价值观,这样不但实现了知识传授的目标,也会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全面提高教学的实效。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在多个方面推进课堂有效提问,让提问更科学、更高效、更趣味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姬萍.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33-34.
[2]李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生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68-69.
[3]覃江波.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6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