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   作者: 桑子浩
[导读]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发动自己的脑力。
        桑子浩
        济南市钢城区新兴路学校 271104
        摘要: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们由学习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吸收者,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此增加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发动自己的脑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提出来的。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分支,为化学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其主要内容有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
一、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就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只是讲述化学概念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用法,在学生的平时练习中采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渐渐地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们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
        化学是一项具有研究性质的学科,会对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组成等进行研究。而物质的结构和组成这些微观的变化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因此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成为学习困难的一个因素[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静态的物质结构模型或者动态的化学现象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电解水的教学中,宏观上的表现是其被电解之后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但是微观的实际情况学生感知不到,而教材中的静态图片并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将水分解的过程利用动画的方式还原给学生观看,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二)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当前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元素,生活中有很多元素知识的例子。创建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初中探索的欲望。比如,教学金属的相关知识中,学生需要掌握铝、锌、铜、金、铁等元素,并了解各元素的性质,如果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老师买了一个金色的戒指,但是感觉不是金属制成的,谁能帮忙分辨下该如何辨别它是不是金属品?由此来引导学生将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总结。
        (三)建立健全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机制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利用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量化,对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才能根据评价给出相应的建议,否则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就是空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论是否正确,还要通过构建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机制,研发化学知识图谱以及化学知识盲区库。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飞快的运算速度,根据教师收集整理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定位,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进行的化学实验,了解自己化学学习的基本情况。从教育测量的角度分析来看,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属于难以测量的数据,根据传统教育测量方法很难对其有完整准确的数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要测量哪些指标,而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又要测量哪些指标都是关键。这都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维度、结构,要定义每种能力的表现形式和在这些因素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体现。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协助实验教学简化了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可能建立、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将学生实验过程全程录像的方式将其实验过程数据化留存,而部分学校因为资金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只能通过教师观察记录而后再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行为是对评价机制建立有用的因素,哪些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仅仅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讨论的问题以及学生思考的深度来完善学生的实验资料。最终教师将收集整理的学生信息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平台给予学生智能建议并生成化学实验学习报告。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生成报告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确保网络教学平台不会出现“未知的错误”。
        (四)利用小组合作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考试成绩而教学生,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学生。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生们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们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了解,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与同学进行交流,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掌握实验原理和要点。教师用设置任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化学实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化学思维能力。
        (五)创新教学情境,疑问中寻真知
        利用设置疑问,巧妙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展开,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欲望。设计意图旨在提升核心素养中所要求的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能力。案例四:在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在课堂中将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的实验为学生展示后,这时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实验室为什么要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呢?为什么不用硫酸、碳酸钠等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探究兴趣,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下一部分的学习,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为他们提供实验药品,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制定出本组的实验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化学学习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初中时期是衔接学生们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们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龙祥.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2.
[2]朱万菁.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0.
[3]张欧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765-767.
[4]丁翠连.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986-991.
[5]潘凤娟.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8(0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