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1期   作者:黄永体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学困生成为了众多教师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就高中英语学科而言,相较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中学困生较多。
        黄永体
        德保髙中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学困生成为了众多教师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就高中英语学科而言,相较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中学困生较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本文将以广大农村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为立足点,解析出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希望借此提升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乡村高中;英语学困生;高中英语;转化对策
        实际上,英语属于具有趣味性的学科,但受很多原因的制约,一大批学生却无法适应英语学习状态,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缺少较好的教育资源,涌现出大量的英语学困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找出适合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这不仅是提升农村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与意义,需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一、农村高中学困生形成因素
        (一)内因
        事实上,学困生的种类与成因有很多。其中内因包括两种,即:动力问题、学习方式错误问题,从而引起学困生[1]的出现。
        动力问题导致的学困生主要是因为缺少学习动机,或是受到情感方面的困扰而无法正常学习,出现学习时好时坏的情况。这类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消极的学习态度使得这部分学生无法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学习恒心与毅力。部分学生甚至不求甚解、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这类学生过度焦虑、抗击挫折的能力差、感情脆弱、意志薄弱。
        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大多是因为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才会陷入学习效果与效率双重低下的怪圈。没有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方法指引,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就是一句空话,其表现就是死记硬背单词与文章,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理解与消化知识慢,机械式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习有效性。学生没有办法将理论知识与理论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不具备举一反三、概括归纳、去粗取精的能力。
        (二)外因
        值得注意的是外因导致的学困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外因导致的学困生主要是包括家庭变故、个人疾病、家庭氛围、家庭经济困难以及部分教师的错误教育方式的引导下,大批学生渐渐出现学习困难的局面。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为无法坚持学习,学习过程中萎靡不振且懒散。

        二、农村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兴趣是学生突破学习阻力的内在动力
        兴趣包括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两种[2]。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足够吸睛、有活力、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保障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教师有必要不断学习,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学可以使用合适、趣味化、生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因农村学生本身缺少足够且优质的学习资源,无法像城市学生一样接触大量的英语信息,所以学生对于几乎任何形式的学习方式都很容易产生好奇心。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开展英语教学。
        近些年国家予以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为多媒体教育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很多农村学校均成功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这些优质的教育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空间与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完成视频、音频、句子、照片展示。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国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学艺术、生活方式、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知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帮助学生打开学习视野、学习门窗,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与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渗透于传输英语文化,借助这一过程打开学生思维视野。在英语教育当中实际上包含众多跨文化因素,跨文化因素能够直接影响英语使用和学习效果。

教师有必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这对提升学生英语整体能力有着很突出的帮助意义。
        
        (二)启发学生学习动机
        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出现原因都是因为对学习缺少足够兴趣、足够动力。所以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应当将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首要任务。教师必须重新调整自己对学困生的期望值。过去很多教师一视同仁,认为所有学生都必须达成统一的水平。这种要求对于很多学困生来说并不适用,反而会加剧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当适当放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或是可与活动中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表达对学生的厚望与期望。如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和学困生分到一组,使学困生产生“我也要好好学习,在课堂中表现更为出色”的心理。教师要鼓励学困生主动学习,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互动当中。当然教师也要注重学困生成就意识培养,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教师不妨应用励志故事、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取得高成就的欲望。如绝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乒乓球冠军选手邓亚萍,因早些年英语能力不强,所以很多国外选手都看不起邓亚萍。于是邓亚萍便努力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最终凭借流利的口语以及强大的球技成为了在乒乓球界享有盛名的强者。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失败案例、反面例子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将失败原因归结于懒惰和消极两方面。通过正反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到提高成绩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趣味性教学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国内教育水平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也一直在为了适应社会而不断改革、创新。这些改革与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使用能力。大多数学困生都存在学习积极性较低,不愿意学习英语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基础能力差,没有条件使用英语对话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与课后设置真实情景,要求学生全程应用英语对话。        
        在情境中展开语言学习和思维锻炼,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感。教师可以借此时机继续提问学生其他同学喜欢哪些明星,要求学生假设自己身处国外,一同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喜爱之情。因该活动比较开放且充满趣味[3],所以学生纷纷参与到讨论当中。教师应把握时机注意体温,鼓励本身能力差的学困生开口。只有当学困生敢于开口以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
        
        (四)生活化教育情景
        英语教育的作用不只是局限于考试,英语学习能够影响学生的未来。学生在学会了英语技能以后,应当及时将其应用于生活便于加深印象。众所周知,家庭氛围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教师应告诉学生家长不紧要关心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要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这些要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意义。
        结语:英语教育,尤其是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困生本人、教师以及家庭三方的配合,才可以实现。教师与家庭应当充分尊重学困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看法,不能把英语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学生能力与素质标准。教师应该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符合学困生实际的转化策略,让学困生真正走去困境,提升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繁蓉.浅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94.
[2]马雨彤.从情感因素角度分析农村高中学校英语学困生现象成因[J].英语广场,2018(09):167-168.
[3]李远新.找准切入点助高中英语学困生走出“困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