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乐
河南省罗山县第二高级中学464200
如果问:地理学科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地理学科突出强调的能力是什么?地理试题最钟情的素材是什么?地理学科学生最胆怯的是什么?学好地理的关键是什么?地理复习的第一要义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无不同时指向一个词-------“地图”。
一、地图与地理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许多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特有工具,是学生养成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形式,依托地理图像,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凭借地理图像对信息的提炼、加工和转换等,远要比运用文字思维更有助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同时高考以图像为载体来考查地理知识,很少直接使用课本原图,更多的是设计新图或对课本原图进行改造以便更有效地区分考生整理加工信息和灵活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图像在高考试题中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地理能力展示的窗口。
二、地图与高考
地理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与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项基本能力。可以说地理图像是维系和承载这“四种能力”的纽带。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Ι卷、Ⅱ卷为例,每个地理题组或每道地理试题几乎都配有地理图像,“无图不成题”已成为地理试题的一种惯例,并且试题图像日趋丰富,承载的信息量日益强大,対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图文互换能力的考查愈发加强。因此熟悉和掌握地理图像的类型、特点、考查方向、能力要求,成为地理复习的重中之重。
三、地图与学生
如果说高考对地理图像特别“青睐与钟情”;那么学生则对地理图像“又怕又爱”,它们有的侧重于考查分析能力,需要根据图上的信息找答案;有的则是一个背景,需要围绕某区域迁移课本知识,有的则故布疑阵,设置陷阱等考生往里跳,--------地理图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导致很多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把握不住地理图像的基本要义,不会分析、归纳其特征、规律等,从而影响地理成绩的提高;地理图像已成为区分学生学科素养及综合素质高低的一条“分水岭”。
地理图像的判读已成为高考地理试题的核心要素,也是地理试题最富于变化和创新的地方。那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首先,引导学生识记常用图例,以便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方法;其次,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要养成遇到问题或接触地理知识时,随时查阅地图或绘制地图的习惯,并边看边想,边联系边总结,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尽可能的与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一图而温习全书,达到心中有“图”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析图技巧,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图,由问题导向来约束学生读图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对图像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强化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培养绘图技能。
教学中,我们可采取以下几种训练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1)描摹,用透明薄纸临摹地图。(2)填绘,在空白填充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或分布区。(3)仿绘,仿照课本插图自绘地理略图和景观素描图,同时要重视学生对地理填充图册的练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将地图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4)默图,包括:默绘,如不看课本、图册,自己绘出“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形结构;默记,即试着回忆,如面对一张不加注记的全国铁路网图,回忆这个点是什么城市,那条线是什么铁路。
四、注重图文、图表的转换,提升图表解题技能。
活用图表,以图析题,在图文、图表之间灵活的进行转换,再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是我们解决地理图表类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地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表中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式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也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基础内容,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当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地理教师应十分注重地图教学,要做到“图文互动,题图并重”,将地图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从而提高学生的“图感与题感”,引导学生从地理图像的“山重水复”中,顺利找到出“路”来,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