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锴 刘正杰 甄健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也深受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确保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各个部门要及时更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本文就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教育;教学;创新
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目标的教学管理,应该协调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以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有效运行。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结合时代特点,全面应用现代科技为教育管理提供更高效的助力,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等特点,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师生之间的交互协作,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1、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管理中数据挖掘程度低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注重管理结果,轻视管理过程的问题。这一点集中反应在对过程信息采集得不够,即数据挖掘程度欠佳。在每学期约20周的教学时常中,无论是学生上课学习,还是参与各种竞赛、考试,均会形成多元化的详实数据,如学生上课时的精神面貌,参与教学互动的频次,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这些数据恰恰是“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的有力保障。但或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或由于教学管理意识缺乏,这些宝贵的数据均未能被有效挖掘,因而,更无从谈起后续管理过程中对数据的利用。
1.2数据的实时更新效率低
在教学管理中,数据“保鲜”至关重要,及时获取准确的数据,能为管理者发现问题并进行科学决策助力。相反,对于“过期”的数据,其价值将大打折扣。例如,在当前教学管理中,普遍采用学生于每学期期末为授课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价,尔后,经教务处对后台数据进行统计、整合,在寒假或暑假前或下一学期开学后将结果反馈至各二级学院。显然,学生评教工作的价值在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予以纠正,是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的重要一环。由于学生评教工作开展的时间过晚,以及评教结果不能及时被反馈,进而导致数据“过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切身利益,同时,不利于教学督导组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课督查工作。这也正是数据实时更新效率低带来的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1.3缺乏深度、有效的数据分析
由于教学管理团队的专业背景差异化较显著,拥有数据分析方面知识的人才不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数据的有效分析,更进一步而言,难以将各类数据进行科学的专业分析,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从而不能有效挖掘出数据背后的关联性,以及不能探索出数据形成的客观根源。正如我们所知,数据的有效积累和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和举措,亦离不开教学管理过程中对相关数据的科学统计、分析,显然在这一方面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短板。
2、信息化平台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
2.1改善教学管理理念
理念是任何改革活动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关键所在,高校在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发展,便需要积极改变自身教学理念,以便令所有领导人员以及教师能够养成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并将信息化建设视为高校不同管理工作的关键,持续健全监管体系以及制度,以保证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持续性的健全以及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目标是为了运用。故而,高校所有教师均需积极参加至该流程中,并积极广泛收集所有学生针对信息化平台所提出的意见、需求,并将师生的意见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方向。
不仅如此,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创新期间,高校应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秀的信息化氛围,以加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与领导人员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领导人员在会议中也需要着重介绍信息化平台的作用,为信息化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规章制度
要根据高校自身实际,系统研究制定规范、严密、可操作性强、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要及时根据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适时修订、完善、充实规章制度,保证制度制定的合理性与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严谨性的统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数据中心和应用软件建设,建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出台相应的教务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务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通过体制的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使教务教学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2.3做好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在规划整个信息系统时,不仅要学习和研究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成果,还要借鉴国外高校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教学信息的采集。发挥高校自身内部的知识和技术资源优势,结合企业开发平台,组织专门的管理技术人员与企业合作,开发本校个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软件的应用必须方便、快捷、高效,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
2.4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人员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管理水平的高低有赖于管理队伍的整体。信息化背景下要求教学管理人员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教学管理队伍既要懂得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又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既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对教学工作有较高的管理造诣,又能够熟练地运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手段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务变得井然有序。首先是科学规划教学管理队伍。高校领导要树立质量生存意识,充分重视教学管理在教学工作中和高校发展中的作用,要具备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选拔和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熟悉教学运行环节的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形成一支高效运作并和谐发展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是动态和发展的,在队伍建设过程中还要切实加强培训和业务水平再提高工作,除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外,特别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培训,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加强队伍素养建设。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努力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意识,讲究工作效率,热心为师生服务。高校的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的管理活动,就应当是“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此外,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应掌握计算机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重视现代化网络资源利用,在管理上有创新思路和举措,实施有效管理。
3、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高校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各高校应该及时的认清形势,采取相应的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明确时代变化的需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也能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高校的长久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7,15(34).
[2]胡文静.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8).
[3]张笛.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08).
作者简介:
孙铭锴,男,广东广州(1999年4月8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刘正杰,男,四川凉山(1999年4月17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甄健君,男,广东惠州(1999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