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唐汝典
[导读] 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方面的认知,还包括情感认识、基础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唐汝典
        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初级中学 431922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方面的认知,还包括情感认识、基础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的认知,具体表现为知识底蕴、科学精神、探究精神、道德素养、法治精神、实践创新等六大基本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
引言
        基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我国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教学内容时,也应该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但从教学成果上来看,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掌握课堂内容。因此,学校与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课堂
        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素养,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也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而设定的,因此将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课堂也是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教学《做情绪的主人》时,就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课堂,老师先将几类常见的基本情绪罗列出来,让学生对应在每一种情绪里举例。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情绪,老师可以重点带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观看电影电视等方式多感官去感受。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讨论组和观察组,给每一个组别布置不同的任务,讨论组在讨论问题结束后要记录下刚才讨论时的感受和对其他人的评价,观察组要记录下讨论组在讨论时每个人的情绪变化和处置方法,两组相互交换意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这样,老师才能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有针对性地教授情绪处理的方法,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二、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自信的重要性,如何树立自信,学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要想真正树立学生的自信,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发挥其特长,并鼓励其扬长避短。比如让学生通过进行才艺比赛,发掘自己的特长,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有的书法好、有的唱歌好、有的画画好、有的篮球好……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行表扬和鼓励。随着这堂课程的学习,我们也会逐步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以后的学习分工中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
三、开展课外实践,培养道德素养
        相比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长期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降低其课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了解与关注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其沟通活动形式。在师生达成一致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更深入学生内心。在完成关于法律部分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搜集与知识相关的法律案例与相关条例,并开展“我是公正小法官”的活动,让各个小组结合所搜集的材料分享法律事例,展现其权威性、严肃性,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不断增强他们法律观念。在组织法治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可将关注点转移到道德实践教育中,如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参加义工服务、走近革命先烈纪念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入小区,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清扫垃圾、清除小广告等。
四、家庭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家长能够以身作则,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家庭关系的处理水平,尊重未成年子女,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树立模范榜样形象,完善家庭道德实践的环境,帮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也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孝敬父母》时,教师要与学生父母做好沟通,要求父母在为学生传递正能量信息的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当中。并将家庭活动与德育教育进行适当融合,让孩子在与父母接触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意味,以及家人之间的血脉亲情。同时,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应该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付庆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33):91.
[2]熊书玲.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分析[J].农家参谋,2018(24):184.
[3]沈勤学.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日常工作的结合[J].中国德育,2018(23):6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