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青岛海洋技师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善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善于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是包括诸子百家思想在内的多元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遗产和文明智慧的结晶。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随后,各地进一步掀起了优秀传统文艺教育热。如何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分析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才能对症下药,为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提高理论支撑和方法途径。
一、中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现状
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网络渠道,比如微博、微信、抖音和快手直播等。阅读的书籍主要是网上的电子微小说之类的快餐文化。对于中华经典名家名著接触很少,甚至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四大名著是什么。
重视外来文化、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中职学生对于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复活节等等非常热衷。而谈起清明节、重阳节甚至春节很多学生并不是太感冒,觉得没意思,无聊。
近些年来,中职院校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无门槛的大量招生使得中职学生学习氛围越来越差,文化基础课底子很差,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又低。厌学、贪玩、沉迷于电子产品、缺乏爱心、责任心等现象非常严重。贪图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得中华民族倡导的仁、义、礼、信等优良传统美德被抛之脑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传统的影响力在这些学生身上已经微乎及微。
因此,现在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优良道德教育的状况令人堪忧。如何在中职课堂上特别是德育课堂上渗透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现状
目前中职院校的课程现状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德育工作。把专业课的教学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校把专业技能培养摆在工作首位,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使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让位于专业课。
现在中职院校开始的德育课程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理论性特别强,枯燥无味,大多学生把德育课程看成睡觉课、作业课、聊天课………学生从思想上没有重视德育课程,没有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自己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制度保障。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没列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更没有相关课程的开设。笔者在讲述德育课程中,随机做过课程调查,一个40个人的自然班中,读过《弟子规》、《三字经》、《国学经典》的学生不到两人。甚至有些学生没看过纪录片《大国工匠》、综艺节目《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根据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德育课程每周至少两节课。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两节课,还时不时让路给专业课。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实践基础。中职学校优于高中阶段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机会多。学生在每个学期都会有一至两周的实践时间。但是时间内容大多是专业课内容,实习老师也会讲述专业以内的一些实践操作。很少带领学生去当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民俗馆等等进行文化教育,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比较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生德育课程建议
第一,学科课程渗透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德育教学中融入大国工匠精神教育、国学熏陶和传统诗词欣赏等等。利用辩论赛、演讲赛、古诗词朗诵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比如说“感动我的人和事”、“清明的缅怀”、“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和做事。
第二,创设情境,耳濡目染。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教室、各教学楼楼道等场所,宣贯优美古诗词和名人字画等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又对学生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
第三,加强德育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方面的培训和提高。德育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终还是要靠教师来实现的。因此,中职德育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职院校要对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通过举办座谈会、茶话会的形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教师也要主动通过各种最新信息化教学手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真正做到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对学生的高质量的知识传授。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神立命的基础。在中职教育上不仅要加强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当重视学习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为社会提高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
2.教育部关于.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意见(教职成【2009】11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