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乐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郭溪第一小学 325000
【摘要】复习课往往是教师不太关注的课,有的教师常用练习来取代复习,将复习目标限定为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情感的体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其实,复习课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加工。复习课可以上得不沉闷,甚至可以非常精彩。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从直面问题、理性分析、寻求策略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字】小学数学复习课 直面问题 理性分析 寻求策略
传统的复习模式往往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的题海战术,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疲惫不堪。殊不知,占全书约三分之一内容的复习课是不容忽视的。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门引导学生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用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联起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让数学复习教学更精彩纷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面问题——复习课的“尴尬”状态
以往的复习课虽然在“温故”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知新”,但毕竟“温故”的成分更多,常常会陷入“尴尬”状态,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枯燥,缺乏情趣。
有的复习课老师按部就班,经常直接板书课题,接着提问“今天要复习……,关于这方面,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再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做法有一些效果,但从学生的角度,缺乏情趣,学生哪有学习的劲头呢?
(二)空有网络,缺少沟通。
有的复习课初看,黑板上有模有样地画着各种各样的图形,貌似将所有图形的知识整理了出来。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讨论,没有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网络图是空有其表,充其量是“再现知识”,而没有“建构知识”。因为真正的“建构”是要有“结构”的,是要有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编码重组、“放入”大脑的。
(三)练习单一,缺少开放。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机械照搬课本的练习重复做,只是留在熟练与巩固的层次上;还有一些教师沉溺于题海战术,设计的练习简单枯燥,形式单一,缺乏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的优化练习。
二、理性分析——复习课的“实质”状态
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小学数学复习课更有效地发挥高度概括、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等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
(一)温故知新,达到一个“新”字。
复习如果只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反复训练,学生自然不感兴趣,甚至会导致他们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或协作讨论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提高。周玉仁教授指出:“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的练习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出示,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连片结网,围绕一个“理”字。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往往是分册、分散出现的,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日积月累的,有时前后是不衔接的,通过复习的梳理、合理的取舍,可以把相关的知识有效纳入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此,加强对学生自我梳理能力的培养是复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复习时可以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有机地把它们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
(三)熟能生巧,突出一个“活”字。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的练习题必须精心设计,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实践能力。因此,在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时还应充分体会“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并力求做到: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
三、寻求策略——复习课的“鲜活”状态
复习课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更没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范式。那么,在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要求下,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笔者建议注意以下“三度”。
(一)创设情境,提高复习的热情度。
书上有路“趣”为径,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数学复习课的润滑剂。上复习课,由于知识间的相互干扰,小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种似懂非懂的现象,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虽然复习课的内容没有新鲜感,但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一种新奇的复习情境,就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究旧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
(二)沟通联系,提高复习的建构度。
学生在平时每节课里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常有“见叶不见枝,见木不见林”的感觉。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头脑这个知识“仓库”便于查找、提取和应用,数学知识最终要以一定的网络结构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复习课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加以梳理建构、沟通联系,只有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才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
(三)创新练习,提高复习的开放度。
复习课中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的过度,应该更具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下面笔者结合执教的《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1.设计开放练习时,要给学生创新求异的机会,要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灵活思考问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 设计综合练习时,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本领解决问题,把知识向纵深处发展,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后继学习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习题】
我们都知道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是:S = r×r×π,r×r是一个以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圆形。也就是说,圆的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面积乘以π。换句话说,圆面积就是以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的π倍。那么,在椭圆中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这样的矩形呢?有!在椭圆中,可以找到一个由长半轴和短半轴围成的长方形。椭圆的面积可以用长半轴乘以短半轴再乘π,也就是S = a×b×π。虽然这个知识的推测,没有进行严格的论证。但事实上,我们确实可以这样来计算椭圆的面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创设情境、沟通联系、创新练习上多下功夫,定能从“教”复习转向“学”复习,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凸显“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理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也同样精彩。当然,如何让复习可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还需要大家一起来探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吴存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彭刚 蔡守龙.小学数学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