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让高中历史课堂更有味——以《中国古代艺术》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林锦秀
[导读] 信息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有着积极作用,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林锦秀
        福建省宁德市第五中学  352100
        摘要:信息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有着积极作用,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努力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对老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也更高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高中历史
        引言: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作用已经引起了重视,201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份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又在2018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正不断进行探索,努力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以提升教学效率。
        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繁多复杂,包含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数量庞大的历史事件和概念,过去,课堂上多使用传统的机械化背诵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引起学生厌烦,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课业负担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教学的难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发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信息技术能够改善教学的手段,拓展教学范围,并且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学与教新模式,很多原本枯燥无趣的课程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高中历史就是如此。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然而,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缺乏全面的认识,仍然只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多媒体播放工具,这样的课堂教学属于换汤不换药,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实在是令人惋惜,对于教师来说,利用信息技术让自己的教学任务变得轻松的同时,不能一味去依赖信息技术,反而忽略了教学的本来目的。只有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有味,也更有效率。
        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
        1.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资料,引起学生兴趣
        历史课上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涉及的知识点多年代久远,仅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然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能够搜集到很多相关的实物图片或是视频资料,也能够将这些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切实地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艺术的魅力,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从而对相关知识产生兴趣,提升了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
        比如《中国古代艺术》这一节时,针对戏曲部分,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戏曲段落,结合自己的介绍或是纪录片的解说,引导学生自己去鉴赏这些作品,自己发现这些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原本抽象的概念产生更加具体的印象,加深记忆,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课外拓展,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2.运用信息技术分层次展示出知识点 ,使得概念更加清晰
        高中历史中涉及了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给学生增添了很大压力,也很难让他们真正理解这些知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信息含量,能够以清晰直观地方式将知识列出来,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学习,发现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也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中国古代艺术》这一节中,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总结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具体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可以标出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和代表作。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学生可以迅速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轻松地将复杂枯燥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具体的历史知识框架,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使得考试内容变得灵活多变,传统的死记硬背难以适应这种模式,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比如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针对下一课的内容自主上网搜索,第二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来进行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讨论,并利用信息技术将不同学生的意见都展现在出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比如教《中国古代艺术》这一节时,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各个时期的画作的资料,并且在课堂上提出“你以为哪幅作品能够代表古代国画的最高水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自己去了解概括各时期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代表作以及代表人物,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拓展了他们的眼界,学生在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结束语
        历史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优秀的历史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历史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指导水平是分不开的,而信息技术能够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有趣味,同时也能让历史课的教学更加高效。如何合理地将使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之上,是新时代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万小燕. 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50 179-180.
        [2]刘长华,李会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No.295 01 8-9.此系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影像信息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FJNDKY19-M03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