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猪场坪镇中学 562414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美术课程进行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学习掌握美术知识技巧,整体提升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考、高考背景下升学的特长平台。随着视觉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开展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虽然中学美术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城市等有实力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它的未来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学校,仍然令人担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法
引言
现今,教师在为初中学生讲解美术知识时,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教师只有自己意识到审美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它科学地、适当地应用于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利用生活课堂、趣味课堂及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提高审美,掌握重点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一、什么是审美品质和能力
所谓的审美品质和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心灵体会的能力,还有将美学体会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这是精神上的修养,也是对自身气质的升华。对中学生来说,美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本身的文化水平相较普通高中学生低,但不代表他们创造、创新的能力也不如普通高中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中学生也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大部分中生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不热爱学习,缺乏视野,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探究,学习兴趣相对较弱。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美术教育要深思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中学校不仅可以在日常学习课程计划中融入美术教育,还可以开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举办校园画展、校内竞赛和讲座,成立艺术社团等,以小部分人的成长带动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美术功底较差
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较低,个别学生在高中以前对美术等艺术课程接触不多,缺乏多方位的艺术熏陶,审美能力相对较弱。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生未系统地学习与美术相关的艺术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课程不够生动
由于教学资金投入有限,缺乏美术专业教室。由于学校重视中考,只注重文化课程,对美术课时的安排也有限。所以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硬件设施的影响,没有专业教室、专业老师,只能在极少数课时内,完成论的美术教学。这种脱离学生生活的教学,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自然、寻找灵感,学生的美术学习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术教学方式的呆板,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学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服从。长时间的美术课程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兴趣衰减,这与美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完善硬件设施
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需要专业的美术教室。美术教学也需要充足的教学设备,需要充足的教学用具,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比如教学过程要使用各种纸材、铅笔、剪刀等各种教学工具,还需要多媒体演示具体的作品制作过程,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二)依托生活课堂,培养审美能力
要想提高审美,学生就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初中美术课本中包含许多插图。学生在自己看课本时只会浏览其中的图片,而不会深入了解图片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这样,美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学生就很难提起兴趣。学生总是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知识,也不会丧失兴趣。因此,教要开展生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三)依托趣味课堂,培养审美能力
兴趣对学生的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依托趣味课堂继续教授创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并使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兴趣。兴趣会影响一个人的品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可以让他们评价名家创作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方法。
(四)依托创造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初中学生的思维转换得很快,常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想象力是学生的一大特点。但在现实中,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个特点,总是让学生采取临摹、照搬照画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变得越来越刻板,不能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创作,阻碍了想象力的发挥。教师只有让学生按照自己想象力创作,再根据书上的理论知识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作与名家画作的区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
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用情感去领悟美学的生命延续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我们在课堂内外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去亲感知真善美,引导学生用审美的世界观去接触感知,由感知简单形式到感知复杂形式,这样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地建立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洪新好.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4):242-243.
[2]李湘汶.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3):127.
[3]张彩虹.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22):177.